《悄無聲息的生命》
發端于西方上世紀60年代的生態藝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成為當下全球藝術界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只是作為一種跨學科跨媒介的藝術門類,更是因為它與我們(不只是人類)今天的處境息息相關,它關乎我們的道德甚至生活模式。
亞諾古茶園2006年
規模化種植的臺地園2004年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因為地球變暖將變得更加頻繁……不止暴雨和酷暑,還有空氣、土壤、水、食物、越來越少的森林、越來越多的人口……和半個世紀前相比,我們生活的地球變得更加問題重重。在環境危機面前,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獨善其身。生態藝術的出現意味著,生活在人類世界的藝術家需要用自己的工作作出回應。
喬木型茶樹
無性繁殖的茶樹無主根,須根在地下40-60公分深度向四周生長。
藝術家資佰自2007年以來持續關注環境議題,2016年回到家鄉的資佰被當地茶山及其生態所吸引,一方面,茶樹和其他本地樹木、鳥、昆蟲一起形成穩定而豐富的茶園生態系統,種茶在當地有著數百年的傳統;另一方面,經濟作物的無度擴張也改變著原有的生態平衡,連當地大象也因為缺少食物不得不離開棲息地,進入人類居住地覓食。資佰從茶樹入手,在《茶樹的朋友圈》中他以博物繪畫的方式細致入微的描繪以茶樹為關鍵種的多樣性生物群落,其中也包括了布朗族的村寨,世代以種茶為生的山民的日常生活。整個畫面尺幅巨大,秀麗而豐富的層次讓人想起宋畫里的空間感。資佰的繪畫從植物學和生物多樣性的視角切入,力圖還原物種群落之間的關系,還原原住民與茶山的樸素敘事。在另一幅《一棵茶樹的理想國》中,他以喬木型大葉種茶為案例,描繪其復雜的生態系統,并對諸多局部進行了植物科學繪畫式的標注。和他的攝影作品一樣,尺幅巨大,海量的細節讓人驚嘆!
資佰,職業藝術家,生于云南西雙版納,現工作生活于西雙版納
2024《茶樹的朋友圈》個展,深圳華僑城山田土文化空間
2018“城市與人”法國波城安德列-拉巴爾雷爾多媒體中心
2016“藝術家的角色與規則”中國-瑞典藝術家交流展斯德哥爾摩Studio44畫廊瑞典
2014“Visit14”瑞典瑪麗安娜倫德文化中心(KAIM)
2014“PicturingGlobalChina”美國波特蘭俄勒岡大學白色盒空間美國
2012“失落的天堂”2902Gallery新加坡
2010第六屆東京藝術博覽會“這是攝影?聯展”日本東京
《一棵茶樹的理想國》
在近期有關茶樹生態的創作中,資佰結合博物繪畫,還制作了茶樹的標本,拍攝了大量茶樹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制作了茶山土壤標本,它們共同形成綜合媒介的生態藝術項目。他嘗試在茶樹及其生態系統中找到世界應有的和諧與豐富。這里我們看到,資佰把他長期以來對現代性問題的反思、地方性的記憶以及對植物學博物學的興趣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亞馬孫之夢》
回歸的家鄉的藝術家,正在重新拾起故鄉的文化與記憶,進入一個豐富的天賜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有待挽救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彼此關聯的生態,而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這正是以茶樹及其生態為觀察對象的工作帶來啟示。
茶樹展覽作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