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經曉萃
1月14日零點零二分,北京西站8號站臺,450多名旅客坐在K4159次列車上,踏上了回鄉過年的旅途。這趟加開的臨客綠皮車駛向衡水、曹縣、阜陽方向,經過12個多小時后于中午時分到達合肥。隨著春運首趟車順利發出,2025年春運的大幕也正式拉開。
小桔充電數據顯示,駕駛新能源電車返鄉的需求持續攀升,春運首日充電需求量同比去年春運首日增長超四成,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為熱門充電城市。
滴滴加油預測,春節前兩周加油需求量持續走高,較平日增長約三成,預計加油高峰期出現在1月27日,成都、深圳、北京、長沙、重慶等城市加油需求量高。
隨著全國正式進入春運時間,“今年高速路上還能順利充上電嗎?”——這是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春節假期前準備回家的焦慮所在。
智慧綠色充換電站
2024年12月26日,北京姜莊湖智慧綠色超充港,車主體驗全自動智能充電機器人。該站是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在北京建成的首座集光伏、超充、V2G、無線充、智能機器人充電等多項先進技術于一體的智慧綠色充換電站,日均充電服務能力達到3000車次,超級充電服務能力居全市首位。日前,該站已正式建成投運。(王紫儒攝)
綠色出行風起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飆升
李春臨特別提到,針對保障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問題,2025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會同相關方面統籌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規模持續擴大、網絡加快完善。
春運關系著億萬家庭新春團圓、平安出行、順利出行,是民之所望、心之所向。
1月14日,在國網重慶渝北區魯能星城超級充電站內,運維人員檢查移動式充電樁運行情況。從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獲悉,為保障2025年春運期間市民出行無憂,國網重慶電力全面升級充電網絡建設,做好出行高峰充電保障,提升運維保障能力,助力充電設施“鄉鄉全覆蓋”,確保市民便捷綠色出行。
1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春運形勢和工作安排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春運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相關部門和單位及早研究謀劃,綜合采取多項措施,盡最大努力滿足群眾出行需要,增加運力、引導出行、保障暢通和優化服務。
1月2日,交通運輸部已牽頭成立了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安全生產和服務保障工作。2025年綜合運輸春運自1月14日開始,至2月22日結束,共40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創歷史新高,預計達90億人次左右,安全生產、應急保障、保通保暢任務艱巨。
此前,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等8部門印發《2025年綜合運輸春運安全生產和服務保障總體方案》中強調,強化新能源車輛充電服務保障。方案指出,要在春運前組織開展充換電設施設備專項檢查,確保設施設備運行狀態良好。在繁忙服務區增設充電設施,安排專人引導,規范車輛停車和充電秩序,探索實施快速服務,做到隨充隨走。合理布設移動充電設備,加強與城市側共享共用,提供靈活充電服務。加強充換電設施設備運行監測巡查,第一時間發現故障、安排搶修,避免因故障影響充電效率。
“2025年第一次將除夕列入法定假期,春節前后客流集中度較高,全國鐵路發送旅客有望突破5.1億人次,日均1275萬人次,同比2024年春運增長5.5%。”李春臨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強煤電油氣等要素綜合協調,加強重要線路、重要樞紐綜合能源、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保障,通信管理部門將做好通信設施防范惡劣天氣及應急搶修工作,加強信息共享和服務銜接。
中國工業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有不少朋友選擇新能源汽車自駕出行,非常關心關注有關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保障情況。李春臨特別提到,針對保障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問題,2025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會同相關方面統籌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規模持續擴大、網絡加快完善。
李春臨介紹,僅就高速公路來講,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國已經有超過580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安裝了充電樁,覆蓋率已經達到97%。
“后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推進公路沿線、老舊小區、農村地區等區域充電設施建設,持續提升運營服務水平,以此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李春臨強調。
緩解里程焦慮
統籌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發展
據高博介紹,交通運輸部在做好公路沿線充電服務保障方面,將加快快充、大功率設施應用,合理布設移動式應急充電設備,統籌做好充電資源調配,共享充電設施狀態信息。
1月14日,在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澳高速公路廣珠北段官橋服務區,在經過去年年底的升級后,這里充電樁總數量88個,其中包含8個超充樁,其余80個全是快充樁。工作人員介紹,這里的充電車位占小車車位的62%,充電樁配置比例居全省第一。
據介紹,目前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已完成在運充電站點、多元融合場站設備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排查充電場站5882座,打造全省首條高速超充走廊。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高博表示,充電排隊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帶來的階段性挑戰。交通運輸部門一方面指導各地加快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建立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充電繁忙服務區調度保障機制,最大限度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高博介紹,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累計已經建成充電樁3.31萬個、充電停車位4.93萬個,較2023年底分別增加1.21萬個、1.66萬個,已建設充電設施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占比從2023年底的85%提升到了97%,可以說除少數高海拔服務區外,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據高博介紹,交通運輸部在做好公路沿線充電服務保障方面,將加快快充、大功率設施應用,合理布設移動式應急充電設備,統籌做好充電資源調配,共享充電設施狀態信息。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廣泛應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設施,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還建設了600-800千瓦的超充電站,盡量滿足短時快充的需求。
未來已來
特色充電將成春節一道亮麗風景
據交通運輸部門介紹,今年春運期間,還將增設移動充電設備,提供靈活充電服務,部分省份將移動充電機器人引入到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從“人找樁”到“樁找人”的轉變。
1月14日,春運首日,在滬昆高速金華服務區,一臺智能充電機器人正前往指定位置給新能源汽車補能,吸引了過往車主的目光。
據了解,這是國網金華金東供電分公司最新引進的新一代儲能式充電機器人,該機器人充電功率可達40千瓦,車主通過手機小程序預約下單后,機器人會自動前往車輛附近提供充電服務,實現了由“車找充電樁”到“充電樁找車”的轉變。
在高速服務區,一個移動充電機器人在給一臺車充電已成為中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獨特的風景。目前,不僅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在一些工廠園區、小區內也出現了不少新型移動充電設備。這種移動充電設備只需用手機掃描機器人身上的二維碼預約,移動充電機器人就會移動到需要充電的車輛旁進行充電。
目前,類似移動充電機器人等移動充電設備,已經開始在節假日等充電需求大的特殊時期頻繁派上大用場。據交通運輸部門介紹,今年春運期間,還將增設移動充電設備,提供靈活充電服務,部分省份將移動充電機器人引入到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從“人找樁”到“樁找人”的轉變。
高博介紹,交通運輸部將合理布設移動式應急充電設備。“根據充電繁忙服務區分布情況,相應地增設移動充電設備,提供靈活充電服務。四川、湖南、新疆等省份將移動充電機器人引入到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了從‘人找樁’到‘樁找人’”的轉變。”高博說。
另外,為幫助新能源車主緩解過年回家途中的充電難題,高德地圖推出“無憂充電”服務計劃。據介紹,該服務計劃基于高德具備自學習能力的新能源導航,及其自主研發的“自學習能耗模型”,整合了智能充電規劃、續航“可達圈”、續航預估等系列實用功能。通過智能充電規劃,系統可根據車輛剩余電量、行駛路線以及沿途充電站分布情況,精準規劃最佳充電方案,避免車主因電量不足而陷入困境。續航“可達圈”功能則能直觀展示車輛在當前電量下能夠到達的范圍,讓車主提前了解可及區域內的充電設施。此外,續航預估功能基于實時路況和車輛能耗,為車主提供更準確的剩余續航里程信息。
針對瓊州海峽新能源汽車過海問題,交通運輸部采取了“專班專船”運輸模式,新投入了2艘新能源專用運輸船,高峰期每天可保障3500輛新能源汽車過海。
高博表示,交通運輸部正在會同相關方面全力以赴,持續優化提升各項充電服務,更好保障人民群眾便捷綠色出行。同時,呼吁廣大車主在出行前盡量做好車輛電量規劃,高峰時期盡量錯峰充電、少量補電,提升整體充電效率。
鑄保障之盾多
部門協同為春運托底
國家發展改革委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能源保供工作,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
現代交通運輸體系高度依賴能源電力保障。特別是春運高峰期間,各種運輸工具持續滿負荷運轉,能源電力保障更為關鍵,而且春運恰值冬季,在低溫雨雪天氣下,一旦能源電力保障出了問題,交通運輸正常運轉將受到很大的影響,由此也會衍生一些問題。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亞偉提醒,要密切關注西部、東北等地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導致的供暖用能需求增加,以及輸電線路和電力設施覆冰風險。
應急管理部安全協調司司長汪崇鮮表示,應急管理部強化物資隊伍準備與培訓演練,提前配置了一批重型除雪除冰裝備,狠抓大跨度建構筑物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進一步提升了電力、高鐵的融雪除冰能力。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介紹,春運期間,特別是集中出行的高峰時段,公安交警將充分依托各類媒體媒介以及雙微平臺、地圖導航、12123“云哨”提醒等一些新手段新應用,及時發布路況資訊、交通指引、安全提示等信息,嚴禁不合格的車輛參加春運。
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朱文忠表示,國鐵集團科學利用通道能力,優化調整裝車結構,優先保障發電供暖用煤運輸需求,全力保障節日生活物資、糧食農副、春耕化肥等重點物資運輸,有效助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提供支撐。
李春臨告訴記者,國家發展改革委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能源保供工作,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在保障能源生產供應、提升頂峰保供能力、民生用能供應保障、低溫雨雪天氣防范應對等方面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做了充足準備。截至目前,全國煤炭產量、鐵路煤炭運輸量均保持在較高水平,全國統調電廠存煤平均可用天數達到27天。
“考慮到煤電是電力保供的兜底電源,東北三省電廠的存煤水平達到31天,天然氣儲氣處于高位,足夠保障冬季天然氣需求。”李春臨說。
李春臨表示,具體到交通運輸領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強化突發情況下重要線路、重要樞紐場站綜合能源保障,重點做好鐵路特別是高鐵以及高速公路沿線供電保障,加強沿線重要的設備及線路巡檢,及時開展融冰除雪工作。同時,加強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的運維保障,合理布設移動充電設備,科學安排應急充電設施設備,努力滿足高峰時段充電需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