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左宗鑫
常言道“人勤春來早”,2月5日,蛇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打響新一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發令槍”。
廣東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交流研討;上海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并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山東召開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推進大會在武漢舉行;安徽省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在合肥召開;遼寧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
各地召開的“新春第一會”是對新一年工作的全面謀劃和部署,具有重要的“風向標”意義。“這些會議不僅明確了各地新一年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還傳遞出各地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和積極行動。‘新春第一會’不僅為全年工作定下了基調,也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廣大企業提供了明確的工作方向和指導。通過召開‘新春第一會’,各地政府能夠凝聚共識、激發干勁,為新一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開局之年,因此,今年的“新春第一會”尤其令人關注。
落子高質量發展
在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召開“新春第一會”,已成為多地的“慣例”。記者梳理發現,多地不約而同地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務。圍繞這一主題,他們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重要抓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這一命題上,經濟大省廣東和浙江具有先發優勢。
廣東舉行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牢牢抓住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載體,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表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重要內容、強大支撐,廣東肩負著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更要在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上先行先試、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要鍛造先進制造鋼筋鐵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鞏固優化,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壯大,聚焦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著力構筑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多措并舉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
浙江省委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召開浙江省“新春第一會”。浙江省委書記王浩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要始終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強力推進“千項萬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打造現代服務業強省,推動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交通物流體系。
中部經濟大省湖北也不甘示弱,提出要加快構建“體現湖北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還給出了具體的目標:到2030年,力爭全省經濟總量達9萬億元左右,主要經濟指標跨越進位、中部領先,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開放高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安徽則提出要推動高效能產業創新,扎實推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工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要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制造業優質企業成長計劃,加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各地新春第一會的關鍵詞,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圍繞高質量發展發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二是要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三是要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四是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經濟發展的動力強不強,潛力大不大,企業的感受最為強烈。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今年“新春第一會”上,各地在如何做好企業服務方面也動足了腦筋。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在2025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東將全力支持企業作創新主角,大力推廣深圳6個“90%”經驗做法(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資金、職務發明專利、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集中在企業),推動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廣東還將加強對企政策支持,全面落實近年來出臺的“技改10條”、“制造業降成本10條”、“科技金融15條”、制造業單項冠軍獎補、專精特新“小巨人”獎補等一系列有力政策,同時將結合國家“兩新”“兩重”工作部署,積極謀劃一批增量政策,為企業發展實實在在謀福利。
“我們還將加強與廣大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省發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營經濟局,下一步將積極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廣大企業在粵發展?!卑瑢W峰說。
袁帥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成立民營經濟局,對于優化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這一舉措有助于更好地服務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保障。同時,也有助于加強政府對民營經濟的統籌協調和綜合施策,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通過成立民營經濟局,廣東省能夠更好地了解民營企業的需求和訴求,提供更加精準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王鵬亦表示。
除了廣東,多地也表示,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企業獲得感。
2月5日,上海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大會并發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自2018年開始,在歲末年初召開全市大會,討論新一年優化營商環境方向,已成為上海經濟建設的重要傳統。今年的會議提出,上海要進一步深化對優化營商環境的認識,準確把握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實踐要求,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不斷提高政策服務的整體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貫之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新進展,助力企業在滬實現更好發展。
遼寧也召開了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會上提出,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強化法治建設、優化公共服務,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獲得感、禮遇感和歸屬感;要推出一批具有遼寧辨識度的改革舉措和經驗成果,以改革“硬舉措”優化“軟環境”、激發新活力。
王鵬認為,各地在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發力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簡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和時間,提高審批效率,降低企業開辦和運營成本。二是加強政策扶持。出臺更多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融資支持等。三是強化法治保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市場秩序,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四是提升服務質量。加強政府服務窗口建設,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五是推動開放合作。加強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開放合作,吸引更多外資和優質項目落地,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空間。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蓖貔i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各地可以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