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周,從國務院到各部委密集部署,傳遞出穩增長的強烈信號。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蛇年春節的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討論擬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并對做好開年工作進行動員。
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近期也密集發聲,從擴大內需、科技創新、推動物流成本下降、支持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等方面,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力促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采取有力舉措實現新突破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已經作出明確部署。春節假期剛過,此次國務院全體會議對做好開年工作進行動員,凸顯了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緊抓實各項工作的鮮明導向。
李強在會上指出,新的一年,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黨中央的大政方針、戰略部署已經非常明確,要系統化創造性地抓好落實。既要注重整體把握,統籌好國內和國外、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發展和安全等關系,切實加強多重目標下各方面工作的高效協同,也要尋求突破突圍,找準潛力足、空間大的發展領域,謀劃好牽引性強、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打造更多能夠帶動全局的突出亮點。
他強調,要以更加強烈的擔當、更加積極的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要堅定信心、知難共進,客觀辯證看待外部形勢變化,統籌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和應對外部挑戰,善于變壓力為動力,采取有力舉措在做強國內大循環、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等重點領域實現新突破,并著眼長遠打造我國發展新優勢。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加快落地見效,特別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后,市場預期有效提振,經濟運行明顯回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去年出臺政策的效應將持續顯現,今年宏觀政策還有充足的空間,加上宏觀調控的手段和經驗更加豐富,可以為實現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增強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傳導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釋放政策效能。
全方位擴大內需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袁達表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初步統計,2024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680萬輛,超3600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過5600萬臺,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約6000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過138萬輛。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
近日,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首批資金810億元。今年加力支持汽車、家電、家裝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購新補貼實施細則陸續印發。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預計今年消費市場總體將繼續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商務部將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開展“服務消費季”“中華美食薈”等服務消費促進活動。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首發經濟,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多措并舉支持實體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甘小斌表示,將從鼓勵增加創新投入、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打造產業共性技術平臺、構建體系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大力培育創新型人才等方面著手,支持企業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中試驗證平臺、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等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快創新成果的工程化、商業化和產業化步伐。培育一批高水平技術轉移機構,打造優質創業孵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和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以標準引領和質量提升促進企業創新。
目前,一些中小企業仍面臨著生產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副司長馮燕近日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各地相應建立工作機制,特別在區縣成立工作專班,組織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摸排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對照合規持續經營、固定經營場所、真實融資需求、信用狀況良好、貸款用途依法合規等標準,篩選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指導銀行精準對接,促進低成本信貸資金快速直達小微企業。
截至2024年12月底,各地依托工作機制累計走訪4007.3萬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其中484.2萬戶納入“申報清單”,380.2萬戶納入“推薦清單”。銀行對“推薦清單”經營主體新增授信7.2萬億元,新發放貸款4.7萬億元,平均貸款利率3.78%。
馮燕表示,下一步,要高效摸排各行業、各領域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加大首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支持。對于貸款到期后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積極滿足無還本續貸需求。不斷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長效機制,定期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指導銀行制定完善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實施細則,引導銀行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優化信貸業務結構,規范服務收費,建立健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