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有色金屬行業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風險防范有序有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行業運行延續良好發展態勢。”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新聞發言人陳學森在2024年有色金屬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生產經營穩健增長
陳學森在回答中國工業報記者提問時表示,202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落實“雙碳”目標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顯著進步,繼續保持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呈現了原材料工業“風景這邊獨好”的喜人局面。
202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生產經營保持穩健增長,主要產品產量、投資均比上年增長,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幅明顯。
陳學森在回答中國工業報記者提問時表示,202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落實“雙碳”目標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顯著進步,繼續保持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呈現了原材料工業“風景這邊獨好”的喜人局面。
十種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陳學森介紹,2024年,在產量方面,十種有色金屬產量7919萬噸,比上年增長4.3%。
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保持較高水平。陳學森表示,2024年,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4.7%,增幅比全國工業投資增幅高出12.6個百分點。其中,礦山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6.7%,冶煉和壓延加工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4.2%。
對外貿易保持逐年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陳學森介紹,根據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2024年,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總額3687.9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其中:進口額2998.5億美元,增長10.4%;出口額689.4億美元,增長16.23%。
“2024年,我國重點有色金屬主要貿易產品進出口量延續前幾年的增長態勢。”陳學森介紹,全年鋁產品累計出口量達666.5萬噸。新能源金屬進出口量有所增長,其中,碳酸鋰進口23萬噸,比上年增長48%;未鍛軋鎳、工業硅分別出口12萬噸、72萬噸,均比上年大幅增長;稀土出口5.5萬噸,比上年增長6%。
國內市場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同比均上漲,其中銅、鉛年均價創近五年新高。陳學森表示,2024年,國內市場銅、鋁、鉛、鋅價格均上漲,但工業硅、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下跌。
規上有色企業利潤總額同比明顯增長。陳學森介紹,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2024年1-11月數據,預計2024年全年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有望達到42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超過10%。
除上述亮點外,國際化布局也取得顯著突破。陳學森向中國工業報記者介紹說,300多家企業在境外投資礦業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境外銅礦權益資源量超過1億噸;鋁土礦權益資源量約80億噸,2024年中資企業在幾內亞鋁土礦的出貨量預計超過9000萬噸,增長15%;鈷礦權益儲量800萬噸;鋰的權益資源量5495.5萬噸碳酸鋰當量。
“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在海外實體礦山投資、股權收購、市場開拓等多維度努力成果逐步顯現,國際話語權穩步提升。”陳學森說。
“2024年數據表明,有色金屬工業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依然保持了較強的韌性和發展活力。”陳學森表示。
“究其原因,‘新三樣’依然是拉動有色金屬消費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彌補了有色金屬在房地產領域消費的下降。”陳學森強調。
“電解鋁供給側改革的成功,天花板產能的設置,電解鋁總量的控制,使得電解鋁產業成為有色金屬行業經濟效益增長的主要產業領域。”陳學森說。
此外,“兩新”等多項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提振了有色金屬市場需求,帶動了有色金屬工業增長,也進一步推動了再生產業發展。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加快了有色金屬工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也為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陳學森表示,科技創新助力產業升級,通過多年的持續科技攻關,有色金屬工業基本解決了各個領域的“卡脖子”難題,高端材料基本滿足了下游制造業對有色金屬高性能材料的需求,紅土鎳礦的高效利用,各種鋰資源生產鋰鹽技術的突破,徹底解決了動力及儲能電池等產業發展的資源瓶頸,也大大提升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行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陳學森指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持續發力,行業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階段性成果不斷顯現。截至2024年,約1300萬噸電解鋁產能轉移到了綠色能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我國綠電鋁占比已超過25%;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10%,是全球最高水平。
《指南》引領ESG信息披露高質量發展
《指南》充分參考了一系列國際、國內政策、準則、標準等文件,兼顧有色金屬行業特色、企業實際等因素,在現有國內外指引所提出的報告結構基礎之上,添加了關鍵績效指標表的要求,以提高報告使用的便利性。
隨著全球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追求,踐行ESG理念已逐漸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標尺,有色金屬作為國民經濟發展重要基礎原材料行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柱和應對氣候變化、降碳減排、實現“雙碳”目標的主戰場。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踐行ESG理念,把責任、義務、創新、綠色融入企業自身發展中,越來越受到有色企業的重視。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礦產資源辦公室)主任段紹甫在會上介紹,近三年來,有色行業上市企業ESG/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持續提高,截至2024年6月30日,行業上市企業ESG/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達44%,與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基本持平。
在環境維度方面,企業在綠色發展、碳中和等議題上逐步加大投入。2023年,部分企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開展綠色低碳改造,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并在資源再利用、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社會維度方面,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權益、社區關系以及供應鏈責任等社會議題。通過公益活動、員工福利提升、供應鏈管理等舉措來履行社會責任,增強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企業在教育、扶貧以及醫療衛生等領域作出貢獻,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在治理維度方面,隨著相關標準及倡議的不斷更新、披露框架的逐漸出臺,越來越多的有色金屬企業開始規范自身的治理架構,優化內部管理流程,并加強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與準確性。
“目前行業內的ESG信息披露的痛點和挑戰集中在信息披露質量上。”段紹甫強調。
從行業報告發布和評級情況看,目前有色行業企業ESG信息披露率仍然不高,主流評級機構給出的評級結果不甚理想。主要由于目前行業的信息披露體系建設正在起步中,對企業的指導性不強,導致企業在信息披露中采用的標準準則繁多,數據質量不高,數據的可比性、信息的完整性都存在不足。
在此行業大背景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于2024年6月27日發布《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團體標準,并于同年9月1日起實施。《指南》充分參考了一系列國際、國內政策、準則、標準等文件,兼顧有色金屬行業特色、企業實際等因素,在現有國內外指引所提出的報告結構基礎之上,添加了關鍵績效指標表的要求,以提高報告使用的便利性。
“未來,有色協會將繼續開展研制ESG相關評級評價標準、鑒證工作導則、體系建設認證等工作,更好的引導行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段紹甫說。
行業呈五大發展態勢
陳學森總結說,總體來看,202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展望未來,行業將繼續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技術創新、綠色轉型和國際化布局,確保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陳學森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5年,有色金屬行業將繼續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行業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一是以高水平“十五五”規劃引領行業發展。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制定“十五五”規劃的重要一年。陳學森透露,當前,協會正在相關國家部委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研究編制“十五五”規劃。規劃將立足新時代,進一步深化頂層設計,確保未來五年乃至中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精準,為行業提供清晰的發展藍圖,推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深化行業由原材料向先進材料制造業轉型。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度轉型,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將進一步加速從傳統的原材料生產向高端、新型材料制造轉型。行業將致力于突破關鍵技術,推動從滿足市場需求到引領市場需求的轉變,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推進從基礎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升級。通過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整合,最大化實現材料的功能價值,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三是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塑造行業可持續發展新形象。行業將進一步加大綠色低碳發展力度,推動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綠色技術創新將在行業發展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四是推動產業跨界合作與產業鏈鑲嵌,開拓行業發展新局面。現階段,已涌現出非有色行業企業介入我們有色行業生產項目,并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典型案例。未來,隨著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有色金屬行業將加大與鋼鐵、化工等相關行業的跨界合作,推動技術、資源、市場等多維度的深度整合。通過跨行業的聯合研發、共享技術平臺、資源互補等方式,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五是強化國際布局,提升全球話語權與資源保障能力。國際化發展將繼續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戰略。未來,行業將進一步拓展海外投資和資源布局,深化與全球礦產資源豐富國家的合作,增強資源獲取能力。行業將在全球礦產資源供給保障、安全可控方面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構建更加完善的“雙循環”發展格局,為全球綠色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對于2025年再生有色金屬發展趨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宇圣指出,《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通知》的發布,將進一步拓寬再生有色金屬原料來源,提升技術裝備整體水平,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速再生材料推廣應用。
“隨著‘兩新’行動的開展,國家繼續加大支持汽車、家電產品報廢更新和以舊換新范圍,加快老舊營運船舶、老舊營運貨車和農業機械等設備報廢更新,實施手機、家裝、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等,預計將新增近50萬噸有色金屬再生資源。”李宇圣預測。
陳學森總結說,總體來看,202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展望未來,行業將繼續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技術創新、綠色轉型和國際化布局,確保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