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臘務堵村民采收甘蔗現場
正月時節,走進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灣碧傣族傈僳族鄉臘務堵村,甘蔗林長得高大挺拔,遠遠望去,綠意盎然。
臘務堵村地處金沙江沿岸,終年無霜,種植的甘蔗長勢旺盛、產量高、糖分多,是當地的傳統經濟作物,這里種出的甘蔗桿脆、汁甜。尤其適合熬制紅糖,在產業發展上以“灣臘紅糖”為突破口,為群眾探索出一條產業致富之路。走進村內,只見甘蔗地里人頭攢動,有的在砍甘蔗,有的在捆綁馱運,一片繁忙的景象。
“甘蔗種植成本低、效益高,種植一次可以連續收獲4至5年,我家種植甘蔗6年多了,到現在已經發展到8畝,甘蔗熬制成紅糖后,每畝能有7500多元的收入,比種水稻、玉米的收入翻了5至6倍!”甘蔗種植戶劉金貴一邊收割甘蔗一邊開心地說。
灣碧紅糖
來到臘務堵古方紅糖制作廠,紅糖廠內一片繁忙景象,古法熬制紅糖的傳統技藝正在火熱進行著,空氣中彌漫著濃郁香甜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這一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傳統紅糖加工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經過甘蔗榨汁、沉淀去除汁液中雜質、再用大鍋熬煮除去多余水分形成糖漿、將糖漿冷卻攪拌打砂、運用模具定型等復雜工藝才能成就一塊小小的紅糖。以天然原生態糖蔗為原料采用古法熬制的紅糖無任何添加,色澤金黃、酥軟醇香,產品遠銷昆明、大理、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灣碧鄉依托糖廠設備資源優勢,按照“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農戶可交售甘蔗到合作社集中制糖,也可租用合作社設備場地自己制糖,甘蔗產業促進農戶穩步增收。“每畝甘蔗產量約5000公斤,可制糖約500公斤,按照每公斤15元計算,產值約7500元。每畝甘蔗可產糖渣飼料約1200公斤,按照每公斤1元計算,產值1200元,除去人工、肥料以及加工費每畝甘蔗可產生6900元的純收入。”臘務堵村黨總支書記劉桂權說。
近年來,灣碧鄉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完善設施,穩步推進”的甘蔗產業發展思路,在現有甘蔗產業基礎上,通過優化種植區域布局、引進良種提高產量、改善蔗區生產路等措施,小小的甘蔗也把甘蔗的香甜味道和幸福甜蜜的日子串聯起來了。目前,全鄉甘蔗種植面積達620畝,產值預計達到400余萬元,“灣臘紅糖”已有5個精包裝系列產品,紅糖產業也真正成為灣碧群眾的“甜蜜”事業。(葉建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