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家鐵路累計完成貨物發送量39.9億噸,連續8年實現增長,日均裝車首次突破18萬車大關。進入2025年,鐵路部門把國家鐵路全年貨物發送量的目標定在了40.3億噸。目標提升的背后,離不開數智物流體系的助力。
山西大同一家煤炭企業,承擔著為“珠三角”和“長三角”的16家電廠提供穩定煤源的任務。春運期間,要完成224萬噸煤炭的運輸工作。保供的信心來自被譽為“煤河”的大秦重載煤炭運輸專線。
大秦鐵路西起山西大同,東至河北秦皇島,行駛在大秦鐵路上的2萬噸重載列車,全長2.6公里,像一條流動的“煤河”,這條“煤河”,一頭連著“煤海”,一頭連著渤海,晝夜往復、奔流不息。
重載列車由210節車廂和兩臺大功率機車組成,一臺動力機車位于前端,另一臺則位于中部。通過雙火車頭的帶動,200多個車廂實現了“齊步走”,這是大秦線上的重載列車載重量大、運行效率高的奧秘所在。
由于操作的超高難度和嚴格要求,能夠駕駛2萬噸重載列車的司機,全線路僅有650人。數字化評價系統將每位司機的駕駛表現拆解成78項、2200多個細節進行打分,以確保每次運輸的精準與安全。
大秦鐵路全長653公里,60%的線路穿越山區,途經52個隧道和454座橋梁,構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交通網絡。全長2.6公里的列車蜿蜒穿越桑干河畔與燕山腹地,跨越多個彎道與起伏,最高落差堪比10層樓高。
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運輸需求,技術部門正在開發輔助駕駛系統,通過智能技術提升牽引效率和安全性。
輔助駕駛系統加速優化的同時,數字模擬駕駛艙也在為重載列車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借助高精度的模擬技術和先進的仿真算法,模擬操控艙能夠精確還原機車在各種工況下的運行狀態,包括啟動、加速、減速、制動等。
得益于新技術新裝備不斷研發投用,大秦鐵路創造并保持著單條鐵路重載列車開行密度最高、運輸能力最大、運輸效率最優等多項鐵路世界紀錄:1小時46分裝一列萬噸列車;每12分鐘發出一列重載列車;15秒完成3節車廂翻卸動作;前后兩臺機車通信延時不超0.6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