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假期,唐山文旅市場交出了一份驚人的答卷:全市接待游客480.27萬人次,旅游收入34.58億元,同比增長3.76%,在短視頻平臺,唐山文旅相關話題播放量已經超過2.3億次。這組數據的背后正是一座百年工業城市的華麗轉身——當高爐鋼花化作璀璨燈影,當工業齒輪轉動文化密碼,唐山正以文旅為媒,重構城市敘事邏輯。
三大場景構建城市新敘事
在“鋼鐵”城市的底色上,唐山正在書寫“年味是怎樣造出來的”新故事。
夜幕初垂,河頭老街亮起萬盞花燈,這個依托百年運河肌理打造的1公里沉浸式街區,通過數字光影技術讓盛唐商埠“活”在當下,游客在3D全息投影的漕船桅帆間穿行,在AI智能導覽中與歷史對話。初一到初七,河頭老街接待游客突破51萬人次,單日最大游客接待量突破10萬人次,營收同比增長105%。
河頭老街人頭攢動
唐山宴,這座由老廠房改造的"可食用的非遺寶庫",不僅匯集了棋子燒餅、炸糕等150余種唐山風味的特色小吃和20多種非遺美食,還有非遺瑰寶——“冀東文藝三枝花”。來自北京的網絡工程師趙明特地帶著全家來這里打卡,精彩的表演讓他感覺十分驚艷,“原來鋼廠高爐里流淌的鐵水,也能化作南湖的星河。”
唐山宴吸引了大量游客
而在春節前夕,來自英國、德國、白俄羅斯等國家的海外博主紛紛來到唐山探訪,他們特地換上漢服就是為了一睹南湖燈會的盛況。當燈光秀將“丹鳳朝陽”周圍的天空連接成一片光的海洋時,引得游客陣陣歡呼,不禁讓人感嘆或許這便是唐山歷過地震后的涅槃重生。
南湖燈會燈光秀
文化解碼與客群破圈的辯證法
唐山的轉型密碼,藏在“剛柔并濟”的智慧里。
為了讓工業文明和地域文化產生最大的化學反應,唐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深入貫徹中共唐山市委精神,緊扣市委“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閑度假首選目的地”戰略,打出了“工業文明+民俗藝術”組合牌。
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文旅部門創新推出了“工業遺產護照”集章活動,讓年輕人主動探尋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井下探秘;在啟新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水泥窯爐改造成了主題博物館,變身成為時下流行的懷舊主題體驗館。“我們不是在拆除工業遺跡,而是在續寫它的生命劇本。”唐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京津冀1.5小時交通圈,主打“工業鄉愁+民俗新奇”的雙重體驗,成功吸引京津冀游客形成“三足鼎立”的穩定客源結構。
啟新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
這種共生共榮在春節期間達到高潮,在快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發布《2025新春團購節消費報告》中顯示,唐山榮登“十大熱門消費城市”榜首,文旅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三位一體”鍛造文旅轉型新范式
從“鋼鐵之城”到“煙火之城”,唐山的轉型絕非單兵突進,而是一場政府、企業與市民的“協同作戰”。
在“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強市”的戰略部署下,唐山以機制創新破題,構建起“政策撬動—資源活化—全民共建”的轉型閉環,為工業城市文旅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治理樣本。出臺了《唐山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條例》,推動企業加強工業遺產的合理開發利用,將廢棄廠房、設備等轉化為文旅資產。推出“文化旅游惠民卡”覆蓋全市大部分景區、影院及書店等,帶動二次消費。開通12條文旅專線,推出門票減免、折扣套餐、惠民券等優惠政策及暖心驛站等貼心服務,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南湖旅游景區游客中心
在一系列靶向性政策的催化下,企業紛紛突破“拆舊建新”思維,把文化IP轉化為經濟新增長極,積極打造新消費場景,形成了“文旅+”復合型經濟,衍生出了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利用退役廠房打造“鋼鐵主題樂園”,唐山軌道客車公司聯合文旅企業,將老廠區改造為“動車主題研學基地”等優秀案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居民經濟收入。
此外,唐山出租車司機變身“文旅使者”,為游客提供快捷、準確的路況信息,還貼心提供唐山旅游地圖。市民也自發組成“城市推薦官”,積極在社交平臺分享鋼廠咖啡館、蒸汽機車民宿等打卡體驗,把工業鄉愁轉化為情感共鳴,形成持續性傳播勢能。
當政策紅利轉化為市場動能,當工業記憶升華為情感紐帶,當市民熱情轉化為文化生產力,一座城市的轉型便擁有了生生不息的內生動力。
轉型啟示錄
從高爐車間到燈火闌珊,唐山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化轉譯之路:將鋼水奔騰的力度轉化為燈火可親的溫度,讓工業遺產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情感紐帶。
當游客在由水泥倉筒改造的“空中書店”觸摸歷史溫度,在鋼鐵雕塑公園拍攝賽博朋克大片,唐山正一步步完成從生產資料到情感載體的價值躍遷。這座曾以鋼產量丈量價值的城市,如今正用文化轉譯證明:工業遺產不是發展的負資產,而是最具差異性的精神地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