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起新疆烏孜別里山口、東至黑龍江賓縣,在橫跨大半個中國的西北、華北、東北大地上,“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以下簡稱“三北”工程)播撒綠意40余載,昔日萬里風沙線上如今已筑起生態綠色長城。
“三北”工程是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當前,“三北”工程已進入六期建設。2024年,國家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支持“三北”工程,更加濃郁的綠色正在北疆大地鋪展開來。
攻堅戰加速推進
渾善達克沙地,我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內蒙古中部,距北京直線距離僅180千米。初春時節,北疆大地依舊春寒料峭,但在渾善達克沙地,新一年防沙治沙工作正緊鑼密鼓展開。這是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兩重”項目之一。
“渾善達克沙地是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源地,是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的主戰場,也是六期規劃的重點治理區之一。”三峽三北防護林建設(內蒙古)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楊說。
李楊介紹,作為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志性戰役之一,由三峽集團實施的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一期項目是構建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脊梁,在縮小京津風沙源、減輕風沙危害、保障首都安全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項目建成后,預期森林覆蓋率將提高2.44%,林草覆蓋率提高5.36%,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6.51%,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比率降低2.26%。
2021年,“三北”工程進入為期10年的六期建設。2023年6月6日,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召開。會議強調,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隨著用于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落地,“三北”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速。目前,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布局的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沙化土地綜合治理、賀蘭山東麓水源涵養和生態治理等13個重點項目,以及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布局的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塔里木河干流生態綜合治理等14個重點項目已全面啟動;在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布局的8個重點項目中,科爾沁沙地南緣綜合治理、燕山山地生態綜合治理等5個項目已啟動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硬投資”和“軟建設”,“兩重”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在“三北”工程建設上,支持推動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造林種草以及退化林修復、草原改良等各項工作,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隨著項目繼續推進,效果將持續發揮。
全要素綜合治理
八大沙漠、四大沙地,7個強風蝕區、34個風沙口,3條主要沙塵暴路徑區,“不怕黃河決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20世紀70年代,三北地區沙漠化土地曾以每年超15萬公頃的速度擴展,流沙壓埋農田、牧場、水庫,切斷鐵路、公路,制約著三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三北’工程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對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大意義。”多位參與“三北”工程的建設者告訴記者,經過40余年不懈奮斗,三北地區風沙危害得到基本遏制,重點治理的毛烏素、渾善達克、呼倫貝爾、科爾沁四大沙地生態狀況得到整體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億畝;農田牧場得到有效庇護,在華北、東北等糧食主產區營造農田防護林網(帶),為促進糧食穩產高產和畜牧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生態屏障作用;綠色惠民富民成效卓著,在黃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綠洲等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果產業基地,1500多萬人依靠特色林果業實現穩定脫貧。
數據顯示,自1978年“三北”工程啟動以來,累計造林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5.05%增至13.84%,工程區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廣袤三北大地逐漸由黃變綠,綠色長城正不斷加固延伸。
“‘三北’工程進入六期建設,這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國家林草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副局長岳太青介紹,“三北”工程六期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與此前相比,已由注重單一防護林建設轉變為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由注重擴綠增量轉變為注重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由各地區分散治理轉變為注重區域聯防聯治。
據介紹,“三北”工程六期建設主要包含綜合治理和成果鞏固兩大建設任務。此輪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綜合治理任務。
在項目建設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支持“三北”工程六期規劃中的68個綜合治理重點項目,其中核心攻堅區35個,協同推進區33個。2024年安排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將推行項目化管理,重點為工程區199個二級子項目做好資金保障。
在建設內容上,六期工程以荒漠化綜合治理為主攻方向,按照生態全要素治理要求,統籌開展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和非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其中,沙化土地綜合治理依據沙化土地類型和沙化程度,綜合采取林草植被建設、工程固沙等多種措施實行綜合報價,構建點線面結合的生態防護網絡。
創新引領新動能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隨著一棵棵玫瑰花苗栽種、覆土、壓實,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于去年11月實現全面鎖邊“合龍”,“死亡之海”系上“綠色圍脖”。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登上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觀景臺遠眺。春日暖陽下,一塊塊藍色光伏板隨著庫布其沙漠綿延起伏,一幅藍色“海洋”與金色大漠交相輝映的壯美畫卷盡收眼底。
在寧夏中衛一處電商直播間,主播們正賣力推介枸杞、葡萄酒等當地沙產業特色產品,依靠企業帶動和規模種植,沙產業不斷壯大,“治沙”與“致富”在這里走向雙贏。
從機械壓沙、智能種樹、無人機飛播等新裝備新技術到光伏治沙、以路治沙等新模式,再到央地合作、聯防聯治、以工代賑等新機制,三北地區圍繞工程建設難點堵點大膽探索、改革開路。“改革創新已成為推動‘三北’工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科技治沙正讓‘三北’工程這道綠色長城更加堅固。”岳太青說。
目前,“三北”工程機械治沙造林比例已接近50%。此前,國家林草局出臺《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工程建設科技支撐方案》,明確提出實施七大科技行動計劃,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設。
專家表示,防沙治沙進入機械化、智能化的創新發展新階段,對資金配置與使用提出更高要求。“兩重”建設既強調“硬投資”,又注重科技創新、治理模式、政策協同等方面的“軟建設”。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將為“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資金保障支撐,推動“三北”工程再上新臺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