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信量子集團外景圖。
合肥中電信量子集團科研人員在討論量子計算機的調控。
近日,以宇樹科技、深度求索(DeepSeek)等為代表的六家科技新銳持續刷屏,被譽為杭州“六小龍”。這六家科技企業“出圈”的背后是杭州對科技創新長期主義的堅持,以及出色的產學研創新生態。
科研與產業“兩張皮”、創新鏈產業鏈“相望難相見”的問題一直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堵點、卡點。不斷擦亮創新“名片”的安徽,對于科產融合難有著怎樣的解題之法?
安徽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的建設,成為破解難題的一把重要“鑰匙”。
一個“種子” 盤活一條產業鏈
高能級創新平臺既是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創新成果產出的集中營,也是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轉換器”。毫無疑問,安徽省產業創新研究院就是一個這樣的平臺。
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2023年,安徽重塑構建以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為引領的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并啟動省產業創新研究院建設工作。為進一步發展縣域特色(主導)產業,構建省產研院梯次布局體系,2024年,安徽在省產研院序列中增設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
在安徽,不乏高能級創新平臺或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與這些平臺或機構相比,產研院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一個創新平臺聯合體。
從建設參與單位看,產研院包含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可以說,一個平臺“串”起一條產業鏈。
再看功能定位,產研院和特色產研院緊扣全省和地方重點產業創新發展需求,以開展產業創新共性服務、重大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端人才引育集聚、對外開放合作交流等為主要任務,打造成為集科技成果研發中試轉化孵化為一體的“體系化、任務型、市場化、開放式”綜合性科技創新平臺。
“我們希望產研院具備全流程的創新支撐能力,最終能實現科技成果從研發、中試到轉化、孵化。”省科技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處一級主任科員吳量介紹,科研成果在產研院不是被動轉化,不是看實驗室有什么種子,種什么菜,而是看實際產業需要什么種子,有哪些“堵點”“卡點”,需要集中力量攻克,平臺集中力量去培育相應的種子,一旦種子研制成功就將其落地。這樣落一個創新“種子”,就盤活一條產業鏈。
截至目前,全省已圍繞新能源汽車、數字健康、空天信息和量子科技、聚變能源、通用智能等重點產業領域,分兩批組建20家省產業創新研究院,打造支撐引領全省產業和企業創新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聚焦縣域特色(主導)產業,已組建8家特色產研院。
“揭榜掛帥” 全鏈條協同攻關
企業是創新創造的生力軍,破解科產融合難題,企業是關鍵一環。
產研院建設,采取“揭榜掛帥”方式,牽頭單位往往是龍頭(骨干)企業或新型研發機構,通過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同“揭榜”組建。
近日,記者來到中電信量子集團量子智慧用印室,室內并無專門的用印管理人員,只有一個標注各類公章的存章柜,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在存章柜上輸入密碼信息,取出相應的量子云印章進行蓋章。
“以往需要線下找相應負責人蓋公章,現在通過OA系統提交用章審批,在量子智慧用印室‘自己能蓋章’。開工第一周,量子云印章就已經有百余次使用。”中電信量子集團量子云印章產品經理左寒介紹,量子云印章是一款量子加密產品,融合了量子安全能力和物聯網全流程智能監管用章技術,將原實物印章直接裝入智能印章章體中,讓每一個蓋章過程可防控、可監管、可追溯。目前,在安徽各市均有試點應用,覆蓋全國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00多個單位。
中電信量子集團自成立以來,堅持立足安徽、賦能全國,設立7個研發和支撐中心,推動量子信息產業在全國規模推廣。2024年1月,該集團牽頭組建安徽省量子信息產業創新研究院。
該產研院相關負責人員介紹:“成立后,中電信量子集團與國盾量子攜手,聚焦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系統性研究,產出一系列創新成果。比如行業首個融合QKD(量子密鑰分發)的分布式密碼系統方案、全球首個運營商級量子加密通話服務等。”
搭建創新平臺,點燃科產融合發展引擎。產研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利用產研院能匯聚多方力量,共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成立以來,已承擔省級及以上重大項目5項,自主立項項目15項,與高校聯合開展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優化和實用化等產學研戰略合作。
整合創新資源,實現全鏈條協同攻關。目前,我省重大科研任務攻關全面展開,20家產研院累計獲縱向項目104項、財政經費超6億元;已獲授權發明專利493項。
創新生態 解決產業共性問題
不僅是技術協同攻關,產研院通過整合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集中力量解決產業各類共性問題,更能營造“四鏈融合”的創新生態。
佩戴頭罩呼吸10余分鐘,就能檢測出人體內能量代謝的數據……在合肥科學島健康促進服務中心,擺放著數臺由運動與健康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團隊自主研發的大健康領域產品。
“這臺呼吸熱量代謝測試儀,是我國在該領域的首創。”高理升是運動與健康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也是安徽省數字健康產業創新研究院平臺管理中心負責人。他介紹,牽頭組建省數字健康產業創新研究院的企業,其核心團隊正是來源于運動與健康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數字健康產業創新研究院可以看作是‘四鏈融合’的小實踐。”高理升說,平臺內集聚上下游10余家企業、金融機構、高校院所等,不管是技術還是資金、人才問題,都能在這里找到解題路徑。
高理升介紹,產研院成立了為醫療器械企業提供全鏈條綜合服務的中科正元(安徽)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并積極推進與肥西紫蓬私募基金、肥西縣人才科創集團等合作,共同發起成立資金規模2億元的肥西紫蓬創業投資基金,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今后將繼續深化與產業鏈上下游單位科技合作交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開展數字健康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理升說,同時,整合省內產、學、研、用、投等各類資源要素,籌建安徽省數字健康產業聯盟,加速我省數字健康產業生態培育。
成立以來,我省產研院在產業創新共性服務初見成效。目前,產研院累計獲橫向項目157項,經費5.8億元。同時為產業鏈上下游單位提供了超6000次試驗、檢測服務;舉辦各類培訓交流會1500余次,培訓技術人員18000余人;組織凝練技術需求198項。
“今年,我們計劃總結好的經驗做法,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重點打造一至兩個試點示范平臺。”吳量表示,同時,還將把產研院作為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的重要后備力量培育,發揮高能級創新平臺的作用,支撐全省和地方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