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過夜,更不能過年,只爭朝夕。”
1月23日,在農歷蛇年新年到來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這一番溫暖有力的講話,至今令人回味無窮。
自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以來,多個部門相繼出臺利好政策,公布改革關鍵實招,一系列有新意、有深意、有力度的重磅舉措相繼落地。
在1月23日的新聞發布會前夕,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重點引導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吳清對此表示,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決策部署的又一重要舉措。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日前表示,央行2025年將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政策還將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此前指出,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要提高財政赤字率,要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
2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重點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突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集聚。
這一系列舉措,釋放出了十分積極的信號。而且,其發力點也直指中國經濟關鍵脈搏——產融技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綠色生產力等。
這一系列舉措,也意味著,2025年中國建設發展的大幕,正有序有力拉開。而且,還有一大批利好政策措施正在路上,將相繼出臺。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風云變化激烈,中國號巨輪正以堅韌無畏之姿航行于大海之上。
又一個科技的春天正在到來。
又一個產融技融合發展的春天必將到來。
(劉德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