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記者 郭宇
在商用車領域,重卡市場一直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2024年,傳統重卡企業成績斐然,中國重汽、一汽解放、陜汽和東風重卡銷量均突破10萬輛大關,中國重汽更是以24.5萬輛的銷量奪冠。
進入2025年1月,重卡市場又迎來新的開局之月,多家龍頭企業公布了開年數據,中國重汽依然一馬當先,1月的重卡銷量約1.9萬輛,穩居行業頭名;一汽解放緊跟其后,當月銷量約為1.4萬輛;陜汽集團也取得了重卡銷量約1.1萬輛的成績。
雖然受春節假期影響,重卡銷量環比有所下降,但整體來看,開年以來重卡銷量整體平穩。今年,重卡市場能否延續平穩態勢,是否會擁有更多市場機遇,各大生產企業都給出了較為樂觀的預判,預計今年的重卡銷售總量將同比增長5%。
補貼政策刺激市場加快換新
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擴大,為重卡市場的發展帶來新空間。目前,國四重卡保有量總數76.4萬輛,都已納入“以舊換新”補貼中。
開年之際,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發布的一項政策,給國內重卡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將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擴大至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貨車。這一政策,讓重卡銷售者看到了更多機遇,也為重卡市場的發展帶來新的想象空間。它的落地,無疑會加快老舊車輛淘汰,促進重卡市場的更新換代,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此政策發布后,各地都給予了高度配合。截至2025年2月11日,江蘇、河北、廣東等14省市已發布落實這一政策實施方案。這些地區因地制宜,制定了詳細的補貼標準與實施細則,涵蓋報廢車輛類型、補貼金額分檔、申請流程規范等關鍵要點,旨在充分發揮政策效能,切實推動老舊營運貨車的加速淘汰與更新換代。
據北斗數據統計,目前國四重卡保有量總數76.4萬輛,都已納入“以舊換新”補貼中。
記者從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卡經銷商那里得到信息,他對新補貼政策實施后的市場表示樂觀,他說,“今年可能有大量國四車輛面臨淘汰,為新車市場騰出了廣闊空間,無論是傳統燃油重卡還是新能源重卡,都會迎來銷售的良機”。
除了國四車輛大規模淘汰更新為市場帶來機會,區域市場需求的增長也被眾企業關注。不久前,中國重汽集團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堅分析認為,2025年商用車市場將平穩運行且呈恢復性增長,燃氣車在西南和西北區域的市場機會、重點項目開工及產業西移帶來的區域性增量、冷鏈綠通等需求持續增長也為市場帶來新機遇。
可以看到,今年國家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如西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項目等,需要大量的運輸設備,為重卡市場帶來了直接的需求。同時,產業向西部轉移,使得西部地區的物流運輸需求激增,無論是原材料的輸入還是產品的輸出,都離不開重卡的支持。這不僅帶動了當地重卡市場的發展,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布局方向。
2025年,海外市場同樣得到了企業的追捧。作為出口市場增速最快的一汽解放,將搶占更大出口市場份額列為2025年的重中之重。
在一汽解放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一汽解放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勝表示,到2030年,公司全球銷量目標要破50萬輛大關,其中海外銷量要達到18萬輛,占比達到36%。
目前,重卡行業所面臨的機遇主要在海外市場增量、商用車新能源滲透率快速提升、跨境運輸市場銷量上升以及快遞快運智能車占比快速提升。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重卡出口量達29.51萬輛,在商用車出口中占比32.65%,海外市場穩步擴張。中國重汽作為重卡出口的龍頭企業,2024年重卡出口12.05萬輛,占比40.83%。盡管出口量較2023年略有下滑,但憑借多年積累的品牌影響力、技術實力和完善的海外銷售網絡,仍穩居行業首位。
同時,越來越多的重卡企業開始加速海外市場本地化,一汽解放、江淮汽車、比亞迪等已在南非、南美等多個海外地區布局生產基地,據記者了解,三一集團未來也會在本地化布局上發力,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份額。
新能源重卡依然是新一年寵兒
隨著利好新能源重卡政策的加速落地,以及更多區域利好政策的持續推進,預計今年新能源重卡銷量將再創新高。
更多市場機遇帶來了產品結構的改變。新能源重卡延續了2024年年底的良好發展態勢,在2025年伊始便取得了出色成績。隨著今年利好新能源重卡政策的加速落地,以及更多區域利好政策的持續推進,預計今年新能源重卡銷量將再創新高。
根據交通管理部門2025年1月重型卡車北斗營運證入網數據顯示,全國新增新能源重卡達7068輛,同比增長109.7%,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697輛。
北斗數據還顯示,1月份的新能源重卡市場,有2家企業銷量突破1000輛,5家企業銷量超過500輛。三一集團憑借1248輛的銷量成績位居榜首;徐工集團和重汽集團分別以1172輛和967輛的銷量位列第2、3名。一汽集團、陜汽集團、江淮集團、東風集團和福田分別以784輛、680輛、472輛、450輛和443輛的銷量占據4-8名。
2024年,新能源重卡的身影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地域分布呈現廣泛化特點。河北、山西、廣東、河南、湖南、四川等省份成為新能源重卡的主要市場。其中,河北省上牌量超過1萬輛,達到1.11萬輛;山西、廣東兩省上牌量超7000輛;河南、湖南、四川三省上牌量超過5000輛。在城市層面,全國有309座城市有新能源重卡上牌。深圳、石家莊、成都、長沙、唐山、上海、徐州、鄭州、長治、天津和西安等11座城市上牌量超過2000輛。這些城市憑借各自的產業優勢、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成為新能源重卡推廣應用的重點區域。政策的大力扶持也為新能源重卡發展提供了東風。
隨著新能源市場需求的增加,有更多企業加入該賽道。新能源工程機械類企業如徐工重卡和三一重卡,入局較早,具有獨特優勢;跨界進入重卡領域的以宇通和吉利遠程為代表,將新能源領域積累的先進三電技術和豐富經驗應用到新能源重卡上;新勢力企業如DeepWay、葦渡科技等,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憑借創新技術和靈活市場策略,在市場中嶄露頭角。
一汽解放戰略管理部洞察高級主任管理師姜智勇預計,重卡行業將發生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化,天然氣、新能源、海外出口占比大幅提升,國內傳統燃油基本盤將由2020年的88%大幅縮減至2030年的40%。其中,未來5年天然氣中重卡需求將保持在20萬輛左右,滲透率在20%-25%之間;新能源中重卡未來5年銷量有望達10萬輛級,滲透率在10%-15%之間。企業需要根據市場結構的變化,調整產品布局和市場策略,加大在天然氣重卡、新能源重卡和海外市場的投入,適應市場發展趨勢。
“新能源車型之所以近年快速得到市場認可,主要還是在于成本的優勢,特別是在短途和相對固定作業場景。”經銷商告訴記者。
在購置成本方面,雖然新能源重卡的初始售價通常高于傳統燃油重卡,但國家和地方的購車補貼政策有效縮小了兩者的差距。在運營成本上,新能源重卡優勢明顯。以純電動重卡為例,其電力成本相較于柴油成本更低,且電動系統結構簡單,零部件少,維修保養成本也低于傳統燃油重卡。據測算,一輛年行駛30萬公里的純電動重卡,電費僅需50萬元,較傳統燃油重卡可節省約10萬元。長期來看,新能源重卡的低運營成本能夠有效降低用戶的總成本支出,為用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品質提升才是市場競爭力根本
重卡企業需要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不斷提升產品性能,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的性價比,滿足市場對價格和性能的雙重需求。
入局者增加,又不免迎來更激烈的競爭局面。2024年,時任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譚旭光曾分析認為,中重卡市場保有量有限,充分競合后的重卡車企未來只會剩4家左右,不會超過5家,且每一家重卡企業年均銷量在15萬-20萬臺之間。
那么在市場保有量有限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從國內市場來看,頭部企業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完善的銷售網絡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例如一汽解放、東風汽車、中國重汽等老牌重卡企業,長期在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它們擁有豐富的產品線,能夠滿足不同客戶在各類運輸場景下的需求,而新進入者則更具挑戰。
斯堪尼亞中國集團總裁何墨池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短期來看重卡產品關鍵的生存秘訣就是應對價格壓力,中國重卡市場可能最需要性價比定價。長期來看,搶占市場份額引發的競爭使價格下降,企業利潤難以增加,更好的解決辦法是保持甚至改善市場價格水平,提供更高性能產品。企業需要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不斷提升產品性能,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的性價比,滿足市場對價格和性能的雙重需求。
姜智勇認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化、網聯化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成為重卡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他預計2030年l3級智能車占比將達5%,l4級及以上占比為1%,封閉園區滲透率最高,干線物流空間最大,到2030年自動駕駛成本較2020年將減少三分之二。企業需要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更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智能網聯系統,提高車輛的安全性、運輸效率和管理水平。通過車聯網技術,實現車輛與車輛、車輛與基礎設施、車輛與管理中心之間的信息交互,優化運輸路線,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025年重卡市場依然充滿機遇,政策推動、區域市場機會和特定運輸需求增長為重卡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新能源重卡憑借政策扶持、市場認可和經濟性優勢,迎來了新發展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