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旅游是旅游業與工業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它以工業生產場景、科研與產品、歷史與文物、企業文化和管理經驗等工業資源為吸引物,經過設計包裝推向旅游市場,突出工業資源的吸引力,將其轉化為旅游資源。工業旅游的發展使得工業企業、旅游業、游客和地方經濟多方受益,形成多贏的局面。
黃酒是我國的歷史經典產業,而中國黃酒以紹興黃酒最具代表性。古越龍山鑒湖酒坊(紹興鑒湖釀酒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黃酒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工業遺產,開展工業旅游有著獨特的優勢。2024年2月,鑒湖酒坊啟動工業旅游的運營,經過一年努力,游客增長近10倍,品牌傳播力的增強帶動銷售額增長約17%,同時直接帶來餐飲和零售收入近70萬元。
一是挖掘優勢,找準工業旅游定位。鑒湖酒坊發展工業旅游有“四好”:位置好、房子好、牌子好、品質好。鑒湖酒坊位于十里湖塘,倚鑒湖而建,汲取門前鑒湖水而釀酒。其創始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擁有300年歷史,且完整地保留了清代、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改革開放初期四個時期的建筑,被中國酒業協會授予紹興黃酒傳統釀制工業遺產保護基地稱號,并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鑒湖牌”是中國黃酒首個注冊商標,也是浙江省著名商標、中華老字號。2024年1月,紹興鑒湖釀酒有限公司在國家黃酒工程技術中心的指導下,基于鑒湖酒坊百年工藝特點,完成了《鑒湖酒坊精釀工坊紹興酒標準》的起草,在繼承傳統黃酒釀造技藝上精益求精、不斷完善。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工廠流水線生產的商品無論品質有多優,都無法取代“純手工”制品的價值。黃酒同樣如此。因此,鑒湖酒坊工業旅游的定位為:鑒湖邊的古法手工黃酒作坊。這一定位既說明鑒湖黃酒的產地區位優勢明顯,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遞出傳統技藝手工釀制這一信息,體現了相對其他黃酒品牌的差異化價值。
二是細分游客,制訂針對性方案。游客不同,工業旅游的路線設計也應不同,如此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讓酒坊的技藝、文化、產品通過參與式傳播被大眾所“看見”,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經營效益。
針對散客和研學團,開辟“鑒湖源頭介紹—古法釀酒產線—封/開壇觀禮—成酒品鑒—釀造體驗—體驗當地美食‘鑒湖十碗頭’”主題工業旅游路線。在鑒湖邊,游客可以品嘗鑒湖直飲水(經過陶瓷膜過濾處理)、欣賞美麗的鑒湖風光。在展示古法釀酒的國遺館,游客可以感受目前仍在參與生產的發酵間、地灶頭等真實釀酒環境,觀看浸米、蒸飯、落缸發酵、開耙、煎酒等手工工序。封壇自上古大禹時期誕生,歷經數千年發展已從最初的祭祀儀式逐漸演變為富有人文情懷的“封壇祈愿”習俗,鑒湖酒坊根據客流情況舉辦封壇典禮,讓游客與酒坊師傅共同完成封壇的工序。而在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的名酒館,游客可了解品牌歷史和鑒湖酒坊各類經典產品,并可通過預約品嘗不同系列、年份的鑒湖黃酒。
針對經銷商,推出“回廠游”。“回廠游”是工業旅游的另一種形式,每年在固定時間邀請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及消費者意見領袖到廠區及周邊旅游,是業內常見的活動之一。鑒湖酒坊的“回廠游”以鑒湖為核心點與示范點,打造“紹興黃酒探源之旅”路線,使各地經銷商更好地了解酒廠的品牌價值內涵,對于提升鑒湖黃酒品牌形象、傳播品牌文化、培育核心消費群有著積極作用。
三是優化配套,持續提升旅游體驗。鑒湖酒坊位于湖塘街道鑒湖村和湖塘社區中間,對外交通不方便,距離高鐵站、公交車站有一定距離,且配套設施不完善,難以被消費者“看見”。要做好工業旅游,還需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首先要提升交通便利性,根據預約人數,安排免費接駁車輛往返于酒坊與最近的車站。其次要提升專業講解人員的水平,為游客提供更好的講解服務。此外,同步建設訪客中心、餐飲設施、郵遞點等配套設施,加強對客服人員的培訓,以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作者單位分別為紹興鑒湖釀酒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