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 劉德炳
鳥語花香、綠意盎然的城市,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富春鄉居”,眼下,美麗中國建設的大幕正徐徐展開,更美的城市和鄉村頗令人期待。
日前,美麗中國先行區及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方案相繼出臺,美麗中國建設正在形成加速度。
隨著美麗中國建設落地推進,一系列關鍵點有待于突破,綠色低碳發展需重點發力、綜合發力,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協同共進。
美麗中國先行區是重要抓手
美麗中國是一場系統性的變革,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是構建美麗中國新格局的關鍵一環。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形成了“1+1+N”的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第一個“1”是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12月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是統攬美麗中國建設各項舉措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個“1”是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實施意見》對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作了安排部署,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N”是指分領域行動,既包括城鄉建設領域的美麗城市、美麗鄉村,也包括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綠色制造、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其他重點領域。
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兼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告訴中國工業報,“美麗中國”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意義在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并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據公布,《實施意見》聚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筑牢生態安全底線、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目標任務,通過改革創新、重點突破、示范帶動,一體部署重大戰略區域、省域和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分級分類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標志性改革成果,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積累經驗、樹立標桿。
張軍濤表示,202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深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一年,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中國先行區具有標桿示范、帶頭引領作用,同時對推動綠色發展,探索綠色生態產品以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李巖教授告訴中國工業報,美麗中國的內涵十分豐富、十分全面,對于我國經濟社會而言是一場系統性的變革,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是構建美麗中國新格局的關鍵一環。
《實施意見》所代表的加速度,重在強化政策支持引導。一是資金支持,建立健全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謀劃先行區建設重大工程,依規統籌納入財政資金和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二是完善市場化機制,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支持先行區建設政策體系,豐富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三是強化科技支撐,支持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儲備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科技工程。
50市100縣部署推進
美麗中國建設先行示范已經有落地的目標和舉措,美麗中國建設將通過城市和鄉村先行區見諸實效。
根據部署,各分領域行動方案均在積極推進中。
1月20日,生態環境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推動50個左右美麗城市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示范標桿;到2035年,城市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美麗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
《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提升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推動城鄉結合部、城郊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低碳改造,鼓勵引導綠色出行。聚焦住宅電梯、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環衛等,分類推進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
生態環境部土壤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以來,全國新增完成行政村環境整治6.7萬個,但我國村莊量大面廣,南北方區域差異大,農民群眾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不同,而農村工作基礎相對薄弱,尚有超過一半的農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管控,畜禽糞污、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等環境問題時有發生,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短板和弱項。
1月20日,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提出4方面重點任務、18項重要舉措,加大農業農村領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力度,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27年前,分類選取100個左右重點縣(市、區),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納入美麗中國先行區統籌推進。到2027年,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到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
具體而言,《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強化鄉村空間設計和風貌引導,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協同推進畜禽養殖氨等臭氣治理,綜合治理鄉村水土流失,大力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農村地區清潔能源替代,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
日前,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部署全面深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夏青告訴中國工業報,50市100縣美麗城市和美麗鄉村的部署,表明美麗中國建設先行示范已經有落地目標和舉措,美麗中國建設將通過城市和鄉村先行區見諸實效。
綜合發力協同共進
需要從多個方面綜合發力,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共進。
隨著部分區域、省域和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先行推進建設,一系列項目將會上馬。
夏青表示,對于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先行示范考核標準,既要考核體現區域地帶性特征,又要總體考核對美麗中國建設的貢獻度。重頭戲是用綠色低碳增添先行區及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的誘人光彩。
對此,李巖表示,從美麗中國建設體系來看,綠色低碳發展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綠色低碳集中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和發展方向。
張軍濤表示,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從多方面綜合發力,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共進。另外,還要從認真領會中央指示起步:
一是政策引導。形成高水平的政策體系,通過政策手段激發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推動低碳發展。
二是源頭防控。通過形成高水平的調控體系,從源頭上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三是綠色轉型發展。加快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等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例如,在能源領域,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高綠色電力消納;在工業領域,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改進生產工藝流程,提高能效等。
四是科技創新。形成高水平的技術體系,提升美麗中國建設科技支撐能力。科技創新是低碳發展的關鍵,通過研發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同時,科技創新還可以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是區域協作。在區域層面,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協同推進低碳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中國建設布局。通過區域協作,可以共享資源、技術和經驗,共同推動低碳發展。
隨著項目的啟動,資金的問題也值得重視。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綠色低碳資深律師董儲幸告訴中國工業報,從美麗中國建設尤其是綠色低碳發展來看,資金可能將面臨一定缺口。
《實施意見》提到,豐富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
“綠色金融對綠色低碳發展乃至美麗中國建設至關重要,”董儲幸表示,目前來看,金融資源注入綠色發展并不完全暢通,比如金融機構還不能進入全國碳市場。
2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集聚。而在早些時間,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推進會。
董儲幸表示,相關部門對綠色金融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會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機構參與綠色低碳發展,綠色金融將迎來發展良機。但是,從實際落地來看,綠色金融還有一些關鍵點待突破,包括頂層設計、標準制定、規則制定、監管規范等,一旦全面破局,綠色金融會有比較大的想象空間,也將對綠色低碳發展、美麗中國建設形成更大的助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