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生態環境部堅持兩手并用,一手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大氣環境,另一手創新管理思路,綜合運用金融、價格、財稅、環保差異化管理等政策,激發大氣污染治理的內生動力。這一系列的措施推動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很多企業綠色轉型和利潤增長實現了同頻共振。”2月24日,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李天威表示,這些年從各個角度、各個領域,極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績效提升。例如,在價格方面,出臺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政策,指導地方制定了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差別化的電價、水價。在財稅方面,中央和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對改造項目予以支持,完成改造的企業還能享受環境稅、購置稅等減免優惠政策。在環保監管方面,落實超低排放和環保績效A級企業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不停產、不限產,環保檢查“無事不擾”,保障綠色、優質產能能夠盡量發揮。
“正是這一系列的措施,推動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很多企業綠色轉型和利潤增長實現了同頻共振。”李天威表示。
李天威表示,下一步,還將從四個方面持續地健全長效機制:一是強化技術引領。建立以環保績效分級為引領的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體系,制定分行業基于績效水平的大氣污染治理可行技術目錄,動態更新、迭代升級,實現技術減排。二是完善政策支持。拓展環保績效應用場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扶優汰劣,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三是突出標準引領。對整體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行業,逐步將超低排放要求轉化為強制性排放標準,以標準倒逼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四是強化執法監管。對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加強執法監管,對存在偷排、漏排、弄虛作假等主觀惡意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依規嚴厲處罰,提高違法的成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