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
江淮汽車正式進軍eVTOL領域,并將在合肥參與建設一座低空產業園。
2025年2月24日,全球領先的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業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億航智能”)宣布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江淮汽車”)、合肥國先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先控股”)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計劃在合肥成立合資公司。
三方將在合肥包河區投資建設具備先進性、標準化、自動化于一體的低空航空器制造基地,生產電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的低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
相關人士告訴元新聞,此次合作,江淮汽車將發揮其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積累的成熟生產線工藝設計、先進制造能力、以及高效的產能、供應鏈管理經驗,推動eVTOL生產的規?;c自動化。
這也意味著,合肥“低空制造”已悄然起步。
eVTOL將在肥量產
2月24日,江淮汽車與國內eVTOL頭部企業億航智能、合肥國先控股有限公司在合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建低空產業園,并成立一家合資公司。
據悉,該產業園項目位于合肥市包河區,圍繞低空航空器研發、制造、銷售等領域,將融合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與航空器制造技術,加速技術升級和產業落地,推動航空器關鍵部件共性化標準,實現集中制造采購。
這意味著,江淮汽車正式入局電動垂直起降(eVTOL)領域。
“該項目一期已經啟動。”合肥市相關人士告訴元新聞記者:“預計一年半到兩年內,工廠能夠完成竣工?!?/p>
上述人士稱:低空制造是低空經濟的基礎,“該項目旨在降低低空飛行器成本,讓相關企業樹立競爭優勢,同時在國內探索制造技術標準,為合肥后期發展低空高端制造奠定基礎?!?/p>
元新聞多方了解到,未來該產業園將圍繞低空飛行器做部分型號的整機組裝和研發。對于電池、電機、材料、航電等關鍵部組件,鏈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做升級開發,加強零部件性能,把技術從新能源汽車導入到飛行器制造里去。
有數據顯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的零部件,有70%-80%與新能源汽車重合。
2023年10月13日,億航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全球首張載人eVTOL型號合格證(TC)。
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
僅僅五天之后,合肥市政府就宣布與億航智能戰略合作,并著手在合肥駱崗中央公園落地兩座城市空中交通eVTOL運營中心。億航智能則宣布在合肥市設立華東區域總部,推動無人駕駛航空器在華東地區的生產、銷售、運營,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的落地。
兩個月后,億航拿到標準適航證(AC)。
2024年4月7日,億航智能獲得生產許可證(PC),成為首個集齊民用航空器適航“三大通行證”(TC、AC、PC)的企業。
“這代表了億航智能已經建立了滿足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的批量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并獲準進行持續生產、批量生產?!币晃粯I內人士告訴元新聞記者。
“三大通行證”集齊后,億航智能開始以逐步擴大生產交付為核心發展目標。目前,億航eVTOL主要產自佛山(云浮)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億航智能云浮生產基地,該基地正在產能爬坡,初期預計年產能為600架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2024年產值約3.8億元。
而在江淮汽車入局低空后,低空eVTOL在合肥的量產,已經漸行漸近。三家公司將共建世界一流水準的eVTOL生產工廠和產線,滿足市場對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不斷增長的需求。
江淮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參加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他表示:“此次與億航智能、國先控股達成戰略合作布局低空經濟,將在合肥聚集優質資源,促進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p>
億航智能與江淮汽車、國先控股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合肥將獲全球首張OC
量產也將為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后,eVTOL在合肥的大規模部署奠定基礎。
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億航智能拿到生產許可證(PC)前一周左右,億航智能運營子公司廣東億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下稱“億航通航”)和合肥濱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肥市濱湖新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
相關平臺顯示,億航通航為大股東,占股31%;但合肥兩家國有投資公司合占49%。
2024年7月,中國民航局正式受理億航通航和合翼航空遞交的運營合格證(OC)申請。
“OC是允許運營者開展民用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商業運營活動的關鍵憑證?!眹戎行模ê戏剩┫嚓P人士告訴元新聞記者:“簡單來說,在拿到OC之后,eVTOL就可以對外‘賣票’了?!?/p>
拿下全球首張OC,也被視為中國低空經濟進入商業化運營的起點。
合翼航空相關人士告訴元新聞記者,相關申請即將獲批,“預計2025年將獲得全球首張運營合格證(OC)?!?/p>
這也意味著,合肥大概率將成為國內最先展開eVTOL商業化運營的城市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代表合肥簽約的合肥國先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由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由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下稱國先中心合肥)負責管理。
國先中心(合肥)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由合肥市政府發起設立、全國首個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成立于2022年11月,是國家及合肥市推動體系任務突破、導入央企資源、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目前重點打造以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國先中心(合肥)執行主任程羽稱:“國先中心(合肥)將致力于打造全國領先的城市空中交通體系。此次合作圍繞低空航空器的研發、制造、銷售等領域,加速技術升級與產業落地,打造綜合性產業集群,既為合肥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也將持續提升合肥在低空經濟領域的行業影響力?!?/p>
合肥駱崗中央公園城市空中交通eVTOL運營中心
奇瑞已入局eVTOL
去年,安徽另一家車企奇瑞汽車已經入局eVTOL領域。
2024年8月,奇瑞在北京車展展出首款陸空兩棲“三體式復合翼飛行汽車”模型;
兩個月后,奇瑞又在2024奇瑞全球創新大會宣布“三體式復合翼”首航;“三體式復合翼”相關參數也對外公開:飛行距離大約80公里,飛行時間40分鐘左右,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20公里。
奇瑞三體復合翼飛行汽車
今年1月28日,“分體式飛行汽車”專利正式公開,該專利基于奇瑞汽車股份公司與清華大學智能交通實驗室的合作項目。
之所以被稱為“分體式”,是因為該飛行汽車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包括飛行模塊(螺旋槳和機翼),座艙模塊以及行駛模塊——飛行模塊加上座艙可以組成飛機形態,而行駛模塊與座艙結合則形成汽車形態,實現“樂高”般的靈活組裝。
“分體式飛行汽車”專利正式公開
在eVTOL領域,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奇瑞控股、吉利控股、小鵬汽車等多家車企紛紛下場,“飛行汽車”正進入商業運營的前夜。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預計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2035年將達到3.5萬億元。摩根士丹利預測,2050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將達9萬億美元,中國潛在市場規模將達2.1萬億美元。
2021年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被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11月18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昆山)論壇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
試點文件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意味著相關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管理責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