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武鋼一號高爐鋼鐵:報國使命不輟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發表時間:2025-03-02 20:52
分享到:

中國工業報記者  張楠

在武漢鋼鐵有限公司廠區里,一棟鐵紅色建筑巍峨聳立,格外顯眼,它煉出了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見證了鋼鐵長子初心報國的歷史,它是武鋼人心中的驕傲,亦是中國鋼鐵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座豐碑,它就是武鋼一號高爐。

近日,記者走進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獨家采訪了公司黨群工作部宣傳文化室主任余明程,聽他講述了武鋼一號高爐艱苦奮斗的往昔、破繭蝶變的現在以及鋼鐵報國、為黨奉獻的一生一世。

工業鋼鐵長子使命在肩

印象中的冰冷鋼鐵廠區,搖身一變成為綠樹環繞、紅花簇擁的工業遺址公園。置身一號高爐工業園區,記者仿佛感受到了當年那群鋼鐵人激情燃燒的青春。跟著余明程的腳步,記者走進老廠房一樓的史料陳列展覽館,聽他述說起其當年那段鏗鏘奮進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年產鋼量僅15.8萬噸,遠不能滿足國家需求。為此,國家從“一五”計劃起大力發展鋼鐵工業,鋼鐵人積極響應,投身于火紅年代的建設中。1957年7月1日,武鋼一號高爐動工興建,得到十八省市二百多個工廠的全力支持。武鋼建設者們歷經十四個月零十二天的日夜奮戰,提前十八天完成建設并投產。這座容積1386m3、全自動化、現代化的大高爐,年產75萬噸,日產量超過兩千噸生鐵,當時規模和技術均居世界一流,被英國冶金雜志譽為“西歐最大高爐”。

1958年9月13日,武鋼一號高爐正式投產,毛主席親臨視察并觀看了高爐出第一爐鐵水,標志著武鋼的誕生。次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賀武鋼出鐵》。

一號高爐不僅是老一輩建設者艱苦創業的見證,也是新時代武鋼人拼搏奮進的象征。它已成為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上的地標性建筑。自1972年起,武鋼依托一號高爐不斷創新技術,如采用高鎂渣冶煉技術、銅冷卻壁薄爐襯技術等,使其在全國同行業中脫穎而出。2014年,一號高爐在特護期仍實現全年產鐵166.7687萬噸,單位容積產鐵量突破一萬噸,成為全國長壽高爐的典范。

據統計,自1958年投產以來,一號高爐已累計生產生鐵5426萬噸,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功勛高爐”和“武鋼之根”。

華麗轉身啟新篇

“艱苦奮斗”賦予了一號高爐歷久彌新、屢創奇跡的基因。2019年10月14日,伴隨著最后一爐鐵水成功出爐,服役長達61年的武鋼一號高爐圓滿完成歷史使命,永久退出生產。作為工業遺產和武鋼精神的象征,武鋼一號高爐,奮斗的腳步并未停歇,繼續在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舞臺上熠熠生輝,并完成了一次嶄新的蛻變。經過改造后的一號高爐,華麗轉身為國家工業遺址公園,本體和周邊區域變成了核心旅游景點。

記者一邊聽這位在武鋼工作了19年的老黨員講解,一邊走上臺階,來到了二樓,再次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一座高60米,容積1386立方米的高爐近在咫尺,一面鮮紅的巨幅黨旗掛在爐體上面,下面寫著“鋼鐵報國開放融合嚴格苛求鑄就強大”16個字,這也是中國寶武的企業精神表述語,此刻讀來讓人肅然起敬。

接下來體驗會給每一位參觀者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武鋼有限用聲光影像技術再現毛澤東主席親臨一號高爐觀看出鐵的場景。當記者站在毛主席當年站立的眺臺下方,將手放在身前的觸摸屏上時,火紅的鐵流即刻從高爐出鐵口奔涌而出。此時,身后傳來了陣陣掌聲,大屏幕上是當時毛主席欣喜地看著新中國第一爐鐵水流出的畫面。就在那一刻,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榮譽感、使命感瞬間涌上心頭,記者眼眶里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流淌而出。

這一幕也讓余明程陷入回憶。他說,我印象最深的一位的參觀游客叫吳潤梅,她是“新中國第一位高爐女焊工”,一號高爐投產當天她就在現場,還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2022年8月,她跟隨中國一冶參觀團來到了武鋼一號高爐。在一樓展廳,她撫摸著毛主席觀看出鐵的照片,動情地告訴大家,照片里這個扎著羊角辮、笑得合不攏嘴的小丫頭就是60多年前的自己。隨后她還給在場的青年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教育課。“像她這樣在武鋼一號高爐展館里尋找記憶、感受當年榮耀的老人家還有很多。每當看到他們的笑容,得到他們的肯定,我們就覺得為這座展館付出的所有汗水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余明程動情地說道。

據介紹,從2017年起,武鋼有限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超過150億元,整個廠區的環保設施進行了整體升級。可以說,2019年起,“綠色智慧新武鋼”就已邁入“城市鋼廠”之列,具備了“開門迎客”的條件。2021年,武鋼將一號高爐工業遺址作為重點項目,按照“修舊如舊、傳承歷史”原則,對一號高爐周邊區域和高爐本體進行改造,內外部形態得到最大限度保留。2021年底,武鋼一號高爐獲評“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2022年年初,武鋼有限進一步啟動展館建設。2022年7月1日,武鋼一號高爐工業遺址公園落成揭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月聯系參觀的社會各界團隊超過8000人次。

中央企業工業遺產、國家工業遺產、國家首批“大思政課”工業專題實踐教育基地、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案例……華麗轉身后的武鋼一號高爐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榮譽,一枚枚耀眼的新徽章接續掛在它的身上。

與時俱進光輝再現

歷經一年多的匠心與雕琢,這項規模宏大的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工程圓滿竣工。如今,它不僅為觀眾呈獻了前所未有的精彩游園體驗,更一躍成為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典范之作。不禁令人好奇,武鋼人究竟憑借怎樣的智慧與努力做到這一切的?

武鋼一號高爐具有厚重的歷史,又是毛主席唯一登上過爐臺觀看出鐵的高爐,要結合高爐本體設計好、展示好歷史和文化,非常不容易。“當時我們黨群工作部和煉鐵廠參與的人員討論多次,成型的設計方案都出了好幾稿。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推動大家不斷精益求精,生怕不能充分展現領袖關懷、武鋼文化、高爐精神。歷經長達三個月的斟酌與修改,最終才形成大家現在看到的展館方案。”談起改造初期的那段經歷,余明程感到艱難而又光榮。

場館實際改造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改造不少,比如立體化施工的管控、圖文資料的考證、現場施工的微調等等。但武鋼人相信,世上無難事,辦法總比困難多。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他們對每個細節認真對待,最終呈現給外界一個厚重而壯觀的展館。

整體設計建成后,仍需要不斷地調整與打磨。余明程舉例說,二樓高爐本體上巨幅的黨旗,就是后來根據場館效果定制并懸掛的。還有高爐欄桿上企業精神表述語,也是后來制作安裝的,與高爐本體、巨幅黨旗形成了有機整體。二樓展廳里播放的背景音樂是寶武司歌《我戰斗在金色的爐臺上》的小提琴改編版,曲調前段悠揚、后段激越,非常契合參觀現場的氛圍。

“可以說,是對歷史的敬畏、對武鋼的熱愛,讓我們不斷集思廣益、精益求精,把武鋼一號高爐打造成了工業遺產公園的精品。”余明程是這樣總結的。

余明程透露,近期,武鋼將對展館進行升級改造,讓它以更美的姿態、更好的服務展現給社會各界。2024年,一米七軋機工程入選了“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武鋼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雙國家工業遺產”單位。未來武鋼也將對“一米七”進行策劃和開發利用,把“一米七”也打造成“一號高爐”這樣的文化地標。

談到對未來的期許,余明程表示,未來的武鋼一號高爐將不斷與時俱進,用數智化新技術去承載和展示光輝歷史、厚重文化,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工業發展史、中國鋼鐵發展史,讓更多人走進武鋼、了解武鋼,進而了解我們國家的鋼鐵企業,認同所有鋼鐵人“鋼鐵報國、鋼鐵強國”的初心使命。

編輯:張楠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快來搶個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