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河南正成為頭部企業扎堆布局的熱土。
短短一周時間,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揚偉、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超聚變董事長兼CEO劉宏云等相繼赴鄭,均與河南進一步加深合作。
2月25日,王傳福表示,將加大在豫投資布局力度,推動重點項目提速建設;2月27日,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在鄭州開工;3月1日,河南省政府與華為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3月1日,位于鄭州市鄭東新區北龍湖的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投入使用。
比亞迪、富士康、華為等這些被各省列為招商引資重點對象的頭部企業,為何選擇加碼投資河南?是哪些因素吸引頭部企業爭相布局?
比亞迪、富士康、華為等加碼布局河南
2月28日上午,鄭州航空港。一場關于中原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生態建設的會議在這里舉行,比亞迪、宇通、佛吉亞等400余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參加此次大會,共謀合作機遇,共創產業未來。
在此次大會上,比亞迪采購處副總經理褚兵華說,比亞迪自2021年落戶河南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為企業提供了最好政策、最優服務、最佳環境。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航者,比亞迪確定落地鄭州航空港區后,37天內實現開工,17個月順利投產,創造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的“河南速度”。
此前在河南省領導與王傳福的會見中,王傳福表示,比亞迪愿與河南一起,抓住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的關鍵期、窗口期,加大在豫投資布局力度,推動重點項目提速建設,加快重構汽車產業鏈,搶占發展制高點,攜手并進實現共贏發展。
2024年下半年,比亞迪又與鄭州航空港簽約新能源零部件擴產、全球模具中心、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零部件擴產、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三期、新型動力電池三期共五個項目。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形成比亞迪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
同樣位于鄭州航空港區的富士康,自2010年入駐以來,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全力支持富士康在豫發展,不斷深化戰略合作,已將鄭州富士康打造成為富士康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
隨著2月27日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開工,富士康也將迎來新事業新未來的新開端。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富士康在中國大陸3+3戰略新事業的總部所在地和綜合性的指揮中樞,也將承載推動企業多元化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功能。
3月1日,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將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助力河南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同一日,位于鄭州市鄭東新區北龍湖的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投入使用。作為全球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與算力服務提供商,超聚變去年營業收入突破400億元,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0家客戶,已連續兩年穩居中國標準液冷服務器市場份額第一。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來,格力電器、福耀玻璃、上汽集團、吉利控股、寧德時代等眾多企業紛紛投資河南,深度布局產業鏈。
產業集群“虹吸效應”凸顯
在眾多頭部企業扎堆布局河南的背后,是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群優勢和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在做支撐。
河南產業的一大優勢就是門類齊全、體系完備,41個工業大類中河南有40個,207個中類中河南有197個,河南的產業是眾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產業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以2024年為例,全省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達82.5%、比2023年提高20.0個百分點,其中17個行業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其中,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形成從電池、電機、電控等汽車核心零部件到新能源整車制造的全產業鏈布局。以比亞迪為例,目前其在河南省內配套率已達55%,未來三年本地采購金額將超2000億元。
在河南省政府與華為的合作協議中,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協同和聯動,集聚人才、技術、產品等資源,在先進計算、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基層治理、智慧交通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落地更多產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促進河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名企牽手河南、產業雙向奔赴。河南產業基礎優勢能夠助力名企進一步做大做強,在此過程中河南也推動了產業升級,產業基礎優勢再次強化。
富士康方面也表示,將依托設立于鄭州的新事業總部基地,整合全球技術儲備和產業鏈資源,重點布局電動車、儲能等新興產業,為區域經濟發展、高端制造產業鏈構建注入新動能。
全國統一大市場紅利釋放,河南比較優勢明顯
2月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蛇年春節后首次高規格會議——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在本次大會上,河南從自身比較優勢出發,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精準對接國家重大部署,深度挖掘自身稟賦。
河南交通運輸戰略發展研究院院長龍志剛告訴記者,在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國內各地區站在了新的起跑線。河南區位、交通、人口等比較優勢愈發凸顯,這是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底氣,也是吸引比亞迪、富士康、華為等名企加碼布局的關鍵因素。
在交通樞紐方面,河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網絡設施,是河南先天優勢和后天努力的完美結合。依托鄭州“米”字形高鐵網、全國鐵路心臟區位和密集高速公路網絡,河南形成了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立體化綜合交通樞紐,成為全國物流運輸和客流集散的戰略核心。此外,“空中絲綢之路”、鄭州國際陸港加快建設,河南全力構建中原出海新通道,開放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在人才資源方面,近年來,河南力求從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人才大省轉變。截至2024年底,河南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95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634萬人,均位居全國第二。在鄭州航空港區,不僅用工旺季協助企業招工,還在區內布局了20家以上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產業學院,全力保障比亞迪、富士康、超聚變等名企的用工。
在創造新項目落地“河南速度”的背后,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對體制機制改革、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體現。當前,河南正在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強化全方位政策供給、全生命周期服務,構建和諧親清政商關系,為企業提供干事創業的好環境。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表示,開放的河南必將在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機遇中,找到自己的后發優勢,趕超優勢,并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產業升級,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區域影響力,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