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當前,正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穩”的態勢鞏固延續,“好”的要素持續積累,“進”的步伐堅實有力,“新”的動能逐步壯大,改革重心已經放到推進“內涵式”發展上。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結合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熱議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民營經濟生態營造等話題,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表示,我國經濟實力穩步躍升,現代化建設布局更加完善,新質生產力在創新驅動中加快涌現,正在塑造中國經濟“新圖景”。目前,以新的生產力理論為指引,我國找到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發展含“智”量、含“新”量、含“綠”量加速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更加強勁充沛,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續寫了風景獨好的發展篇章,繪就了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邁出了突圍超越的創新步伐,交出了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代理省長李殿勛認為,從發展實踐中更加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堅持多維研判國內外發展形勢的復雜深刻變化,必須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突出“做強自身實力、發揮支撐作用”兩大重點,加速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為重構發展模式與增長動力探索經驗。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鐘山表示,在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上下功夫,加強各類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性,提高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
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2024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復雜性、挑戰性、嚴峻性多年未有,在二、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果斷部署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運行在“前高、中低”情況下迅速實現“后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長金湘軍認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工作部署,要堅定向新而行、向綠而行、向效而行,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長萬廣明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總結2024年工作客觀全面,分析當前形勢科學精準,部署2025年工作務實有力,是具有政治高度、發展厚度、民生溫度、落實力度的好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任務舉措,力度大、措施實、靶向準,既著眼當前,又留足政策空間,極大增強了做好經濟工作的堅強信心。”萬廣明說。
全國人大代表、《讀者》雜志社總編輯陳天竺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為新時代文化發展錨定了守文化根脈之正、創時代潮流之新的坐標系,既擘畫了科技賦能、跨界融合的產業“新圖景”,更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讓已有“金飯碗”盛滿“金果實”,從潛在“富礦”挖掘“金疙瘩”。“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瓶頸,要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加強科技創新規劃,持續加大創新投入,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制度,扎實推進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學科帶頭人、中船集團旗下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底青云強調,要加大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提升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意識,提高部分科研管理部門和單位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認識,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產學研機制,完善利益分配和風險共擔機制,完善科技成果確權制度,加大資金投入,使國家投入大量經費產出的科技成果走出科研院所,助力新質生產力提質增效,為提升國家總體創新能力添磚加瓦。全國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業公司資深工程師雷亞飛建議:需要將政府工作報告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領域取得新成果”中“集成電路”修改為“芯片技術”;在“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中增加“加大天然氣在傳統化石能源中的占比,提升傳統化石能源清潔化水平”。
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對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明確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何維認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緊緊抓住人工智能賦能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驅動作用,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將新賽道與人工智能應用緊密結合,促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來產業發展,開創中國智能制造新局面。同時,鞏固新能源全產業鏈顯著優勢,擴大新材料和人工智能比較優勢,牢牢占據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戰略制高點。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書記尹力認為,我國科技攻關不斷突破,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多謀增動能的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分析,奮力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關鍵在于“真金白銀”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基礎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高水平人才隊伍,把路線圖細化為施工圖、責任書,加快推進、一抓到底。要深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前沿基礎研究策源、高新園區新質轉型、企業自主創新引領、科技體制改革集成等行動,聚焦新能源、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主導產業加快向全球并跑領跑邁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強調,要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主動,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創新牽引科技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委書記陳敏爾表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有效貫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在盤活存量中做優增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無錫市市長趙建軍介紹,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因此,要以產業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及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總經理、副董事長竇曉玉建議:加快推動產業政策體系適配性調整,構建以培育領先產業生態為核心的產業政策體系。“要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動機,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布局未來產業。”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夏林茂強調說。
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作出專門部署。全國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漢根認為,推動傳統產業煥新發展,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我國光伏膠膜材料EVA從高度依賴進口到產能全球第一的發展實踐證明,自主創新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他說,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民營化工企業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扛起責任擔當,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更多高端新材料國產化,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做大做強,為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綠色產品能夠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打造綠色產業鏈,推出更多效益好、品質優的綠色產品,不斷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新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開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蘇科舜分析,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等方面作出部署,要加大研發力度,大力發展綠色化工產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一是重點加快聚甲醛產業鏈等綠色化工項目布局,不斷提高新材料、精細化工產品占比,推動產業鏈向前端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挺進。二是加速中試驗證和產業孵化,實現更多從“1”到“100”原創技術的產業化,爭做高強度聚甲醛纖維全球標準制定者、高端聚酯產業鏈全球技術領軍者、“卡脖子”特種新材料破局者。三是扎實推進“四鏈融合”,打破傳統體制機制束縛,深入實施國有企業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探索設立科創基金,實現資本與技術并跑,打通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的發展路徑。“加快推動基礎材料、工業母機和工業軟件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陸文俊認為,圍繞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任務的部署,充分利用科研高校資源的優勢,牽頭建設高端鑄鍛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通過協同創新和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高端鑄鍛件原創性、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供給能力,全面攻克制約我國大型鑄鍛件產業安全的“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實現更多國產化替代,填補更多國內空白,高質量支撐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發貴陽所葉輪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栗尼娜表示,作為航空領域先進動力裝備研發的科技工作者,要勇擔建設航空強國的重大使命和責任,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開展基礎技術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開創航空發動機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要加大原創性技術突破,制定符合科技制造業產業發展需求的融資政策。”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說。
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讓民營企業切身感受到了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對民營企業的厚愛,再次點燃了民營企業創業奮斗的激情。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李仰哲認為,要在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競爭力上下大功夫。增強動力,要在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激發活力,要在持續健全機制、激勵市場主體敢闖敢干上下大功夫;提升競爭力,要在做強企業、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上下大功夫。要把政策和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生態和環境的營造與優化上。產業生態的營造,要突出高效協同、整體優化;創新生態的營造,要突出開放包容、要素聯動;營商環境的優化,要突出公平公正、風清氣正。“堅持以制度創新提升創業軟環境,加強對初創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總規劃師吳晨建議說。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時提出,要“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同時部署了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提振了民營企業信心。全國人大代表,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于旭波認為,強化企業創新決策主體地位,更多從市場端、企業實踐中發掘應用研究任務。全國人大代表、秦皇島興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純剛建議:一是加大政府對民營企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開展“人工智能+”、“數據要素×”行動。二是京津冀高校增設“智能制造”交叉學科,培養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復合型人才。三是加強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通過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培育龍頭企業等措施,提升產業鏈價值創造能力。”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非表示。
在全國人大代表、泰豪集團董事會主席黃代放看來,當前是民營企業大展身手的好時機,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推進、產業鏈體系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加大了對經營主體的紓困幫扶力度,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打消了民營企業家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提振了市場信心。”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榮程祥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榮華建議:建立民營經濟政策穩定評價和執行反饋機制。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體系,破解長期資本短缺問題。支持民營企業對接國際市場,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推動中國民營企業投融資洽談會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工作會議體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