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耿鵬飛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關鍵年。3月5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再次錨定部署“雙碳”戰略。這場關乎未來的綠色轉型之路,正全面提檔加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規劃應對氣候變化一攬子重大工程,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
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濟萍圍繞氫能產業發展與風電場改造升級兩大議題提交建議,為能源領域綠色轉型與技術革新建言獻策。
氫能產業,政策銜接與技術突破并重
為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2021年8月,國家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并于2021年12月底,批復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河北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
自2021年國家五部門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以來,“以獎代補”政策有效推動了氫能產業鏈的快速發展。
薛濟萍向中國工業報表示,截至目前,京津冀、上海、廣東等五大城市群的示范期將于2025年底屆滿,但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面臨政策連續性不足、綠氫成本高企等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薛濟萍提出三項建議:一是盡快出臺示范期后的銜接政策,穩定市場預期;二是對源頭綠氫制備環節實施差異化補貼,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加大關鍵技術攻關投入,加快氫能領域“卡脖子”技術及裝備的突破與應用。
綠氫作為“雙碳”目標下的重要能源載體,需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協同發力,方能實現規模化應用。
風電改造,釋放存量資源潛力
風電場改造升級是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等相關精神的重要舉措。
在風電領域,薛濟萍建議加速推進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數據顯示,我國早期建成的風電場中,超15年運行的機組發電量已下降約30%,設備老化問題顯著。以江蘇為例,2010年前并網的10個項目若實施改造,總裝機容量可從220萬千瓦提升至900萬千瓦,新增投資超540億元,將十分有效的擴大內需,推動風電產業整體科技革新和產業革新。
薛濟萍呼吁,針對部分項目因歷史原因存在的“紅碼”問題,需明確政策細則,允許符合條件的項目通過技術改造重新納入補貼范圍。他表示,改造不僅能提升發電效率,還可通過“以大代小”節約用地(海)面積,如江蘇某200兆瓦項目改造后減少風機用地8220平方米,為沿海地區集約用海提供示范。
作為深耕綠色能源領域的企業家,薛濟萍還提及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優化沿海建設用地用海界定等議題。他表示,中天科技將繼續聚焦主業,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新能源裝備升級,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民營企業應勇擔社會責任,在產業變革中貢獻力量。”薛濟萍說。
當前,我國正處于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期。薛濟萍的建議既著眼于氫能產業的長遠布局,又直擊風電改造的現實痛點,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徑。隨著兩會審議的推進,這些建議有望為能源領域政策優化注入新動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