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耿鵬飛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在AI技術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楊劍宇聚焦“以用促建”的發展路徑,針對AI產業化落地面臨的問題提出系統性建議,強調需從供需對接、數據開放、協同監管、內容建設四大維度協同發力,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從技術突破邁向規模應用。
算力與數據雙輪驅動,破解AI產業化落地瓶頸
當前,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雖初具規模,但軟硬件協同不足、國產算力生態薄弱等問題制約效能釋放。
楊劍宇向中國工業報表示,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心逐步轉向工程化、規模化應用,“以用促建”成為AI迭代演進的關鍵路徑。
據統計,當前我國智算中心平均算力使用率不足30%,高昂的遷移和開發成本成為制約企業“AI+”改造的因素。對此,他建議深化供需對接,通過發放算力券、建設算力交易中心、組建AI產業聯盟等舉措,降低企業應用門檻,形成“以用促需、以需擴用”的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AI技術能力加速突破,數據供給流通仍然存在堵點。中文數據不足,語料數據庫存在規模不足、質量參差不齊、合規采集困難等問題,導致大模型訓練效率受限。楊劍宇呼吁深化數據開放,構建高質量數據供給和流通體系:擴大公共數據共享范圍,完善數據產權分置細則,探索知識共享許可制度,并支持數據經紀等新業態發展,為AI應用提供“高質量燃料”。
安全風險猶存,需構建AI健康發展生態體系
隨著生成式AI技術普及,新型網信安全風險日益凸顯。不法分子利用AI發起網絡攻擊、生成不良信息,或通過數據投毒等手段干擾算法,嚴重威脅公共安全。
亟需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包括完善AI法律體系、加強聯合執法、推廣隱私計算技術,并研發監測預警系統,形成技術與管理并重的安全防線。楊劍宇建議深化協同監管,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一是制定和完善AI相關的法律體系,加強對AI領域違法犯罪行為的聯合監督、執法;二是實施AI技術的安全評估和管控,推進監測預警和對抗追蹤技術的研制應用,鼓勵隱私計算、加密計算等安全技術的普及應用。
在內容建設層面,部分大模型存在價值觀偏差、意識形態風險等問題。楊劍宇建議深化內容建設,強化人工智能發展的價值觀引領。統籌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人工智能中文數據集,加強模型備案、日常監測中的價值觀審核,加大對違法違規信息的過濾、屏蔽和懲處,加強中文AI的國際傳播,確保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人工智能時代不變味、不失聲。
楊劍宇的建議直指AI產業化落地的核心矛盾,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生態提出全鏈條解決方案。當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狀況正處于轉型的關鍵階段,唯有打通"用"的閉環,才能讓技術創新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