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成都市新質生產力發展有哪些特點和亮點?
柴劍峰:成都市新質生產力發展呈現出“技術攻關縱深突破”與“應用場景超前布局”雙輪驅動,“硬科技+軟實力”發展并舉的特征。一是技術驅動,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二是數字經濟壯大,激活產業布局優勢和新動能。三是綠色發展,以低碳經濟實現彎道超車。四是人才賦能,創新人才高地構建活躍生態。五是開放協同,注重國際化合作和區域協同效能。六是產業融合,打造科技與文化共振的科幻之都。
中國工業報: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后發優勢在哪?
柴劍峰: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后發優勢包含七個方面。一是地理區位優勢,二是資源優勢,三是政策支持優勢,四是土地人才優勢,五是產業基礎雄厚,六是超大市場腹地,七是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
中國工業報:對于成都市而言,如何進一步將經濟潛力釋放出來?
柴劍峰:根本是要讓新質生產力變成發展新動能。其關鍵點在于:站位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層面,搶占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因地制宜協調好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的關系;結合成都自身優勢與實際情況,前瞻性培育未來產業;調整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組織形態和制度體系。
具體而言,一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構建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多方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技術的快速迭代與應用。
二是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智能化改造和技術創新,提升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加大對人工智能、腦機接口、先進材料等新興產業的投入。
三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本土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教育體系,提高教育質量。
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和部署,開放智慧交通、智能醫療等場景,提升城市整體的綜合服務能力。擴建天府國際機場,提升中歐班列運輸效率,建設全球供應鏈節點城市。
五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確保降低企業的創新和研發成本落到實處,提供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構建精準賦能型政策體系,在試點區域放寬政策,允許企業數據跨境流動、無人駕駛測試等,讓企業以“風險可控、快速迭代”模式驗證新技術的商業化路徑。
六是促進國際合作與區域協同發展。舉辦會議、展覽等活動,深化區域合作。高標準建設國際鐵路樞紐,高質量建設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積極參與“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不斷增強內暢外聯的樞紐通達能力。推動成都在全球新質生產力領域的影響力。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戰略,與東部共建“飛地園區”,共同打造跨區域產業協作平臺。
七是推動綠色發展。發展光伏、鋰電、新能源汽車等循環經濟和低碳產業,推動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向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轉型,推動綠色技術的應用和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