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芳草吐翠,百花待放。漫步河南登封市中岳街道北高莊村的青石板巷道,古樸民宿與文創工坊相映成趣,非遺工坊的鏨刻聲與游客的笑語交織;而在10余公里外的大金店鎮雷村,網格員正在掃描蔬菜大棚的溫濕度數據,一車車新鮮番茄正裝車發往各地商超。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為總抓手,嵩山腳下的兩個樣板示范村莊,正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近年來,河南省登封市積極探索“黨建+網格+鄉村振興”融合路徑,實現網格賦能與基層治理雙向奔赴、綠色生態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鮮活樣本。
產業謀在網格,“文旅興村”激活發展動能
登封市中岳街道北高莊村堅持“以產定格、以格興產”,打破原先以村民小組劃分網格的傳統思路,創新性地把村鎮國土空間、產業發展規劃與三級網格劃分有機結合,將整個村莊劃分為3個網格。一號網格為“主導產業發展區”,借助中岳景區優勢,以發展民宿為主,目前建成精品民宿11家、村民自建民宿10家、特色餐飲8家;二號網格為“產業發展預留區”,盤活村里80畝土地進行嵩山黃精種植及農產品加工,年產值達130萬元;三號網格為“產業發展服務區”,內含黨群服務中心、工會驛站、金融普惠等資源,以“網格+服務”體系助推產業發展。2024年,北高莊村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村集體收入由2018年的不足1萬元增至2024年的120萬元。同時,通過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村里修復了傳統巷道1200平方米,盤活16處閑置農房。“過去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游飯’,掙上‘文旅錢’!”民宿經營者高亞峰高興地說。
服務嵌入網格,“數字助農”提升生產效能
在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中,登封市大金店鎮雷村則開辟出“蔬菜大棚+網格化管理服務”的新路徑,將網格化管理服務理念融入農業產業發展全過程,實現特色農業精細化、智能化、高效化管理。全村根據蔬菜大棚分布情況,將2454畝耕地劃分為5個網格,每個網格覆蓋10—20個大棚,配備5名網格員,建立“一戶一檔”臺賬,負責大棚日常巡查、問題收集和協調解決。創新“農戶點單-網格派單-專家接單”工作機制,推動農業政策和技術支持下沉網格,聯動農技專家解決種植難題23個,推廣無土栽培技術30畝。引入智慧農業系統,實時對大棚溫度、濕度、用電安全等數據實時監控,隱患整改效率提升70%,保障了大棚安全生產。“網格員幫我們直供商超,價格漲了三成!”菜農鄭三改興奮地說。據了解,2024年,雷村集體經濟增收超20萬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1.2萬元,成為登封市“一村一品”標桿。
鄉風潤于網格,“文化鑄魂”涵養文明新風
在中岳街道北高莊村,網格化基層治理讓環保成自覺。通過建立環境衛生“包片制”,村“兩委”干部和網格員們早上利用上班前一個小時的時間,帶頭組織片區黨員干部集中打掃衛生,引導群眾利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空地,打造四季有花、瓜果飄香的“山水畫卷”。“從一開始的‘干部干、群眾看’,到現在群眾主動參與一起干,打造美麗人居環境已成為村民的生活自覺。”村黨支部書記孫少奎自豪地說道。同時,北高莊村依托村莊盧鴻文化,建設“嵩山坳國學院”,組建竹馬文藝社等10家群眾組織,每年舉辦“盧鴻文化大講堂”“論語千孝進萬家”“千人包粽子”“農民豐收節”等活動70余場,群眾參與率達90%,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漫步北高莊的石板路,流連雷村的蔬菜棚,處處可見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治理善的生動場景,在這張越織越密的黨建引領網格中,嵩岳大地的鄉村振興畫卷越來越和美宜人。(王朝鋒 宋躍偉 楊宇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