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今年兩會,我持續關注沈陽市制造業綠色轉型方面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姜妍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記者了解到,沈陽是我國重要的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工業門類齊全,國民經濟行業的41個大類,擁有36個;207個中類,擁有137個;666個工業小類,擁有308個。
在姜妍看來,與二十年前相比,目前沈陽市產業結構主要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高耗能企業主要為發電企業,整體工業節能空間有限,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在節能潛力上日見縮小,加之近年來受大環境的影響,企業資金壓力較大,無法支撐選用最新的技術,企業自身研發能力有限,創新投入意愿低,在面對綠色轉型的技術難題和資金壓力時,缺乏主動探索和應對的能力,導致綠色化發展的步伐有放緩趨勢。
據了解,近幾年,姜妍所在的沈鼓集團一直在迎合服務綠色能源的方向進行產品線創新、升級。在國家發展風能、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情況下,沈鼓集團也在嘗試開拓儲能業務。新業務的拓展給沈鼓集團帶來了新的挑戰。姜妍表示,沈鼓集團的傳統業務中,機組大部分都是連續運轉的,但儲能領域所需要的機組則是間斷運行的,這樣的變化需要工程師們適應,也有許多新的技術難題需要克服。
如何推動沈陽市制造業綠色轉型?姜妍建議,結合沈陽市制造業特點,加大在推動制造業綠色轉型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幫助沈陽市加快提升制造業綠色轉型水平。
“建議對沈陽市在綠色技術研發給予支持,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綠色技術攻關。”姜妍表示。
此外,她還建議,對沈陽市綠色技術成果轉化給予支持,為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搭建橋梁平臺,提高綠色技術成果轉化率。四是建議金融機構針對沈陽市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企業綠色轉型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