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找鋼集團以每股10港元的發行價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家通過De-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的大陸企業。
中國工業報了解到,De-SPAC模式不同于IPO,而是一種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實現上市的創新方式。與IPO相比,De-SPAC模式流程更簡單簡化、上市所需時間更短、成本也較低。
找鋼集團赴港上市募集的資金,1/4將用來加強服務供應,1/5將用來擴大買家群體并增強粘性,另外1/5被用來在未來五年加強數字化及技術能力,其余25%將被用來在未來五年探索跨行業擴張,剩下的10%將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成立于2012年的找鋼網,主營業務是在中國提供涵蓋鋼鐵交易全價值鏈的一站式B2B綜合服務,包括線上鋼鐵交易、物流、倉儲與加工、SaaS產品以及大數據分析。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郎永淳辭職創業后,曾擔任找鋼網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
從成立至今,找鋼集團已經完成六輪融資,共計超過24億元,投資方包括險峰長青、經緯中國、IDG資本等。找鋼網在中國數字化平臺第三方交易總量的占比極高:2023年交易噸量達到47.3百萬噸,約占中國三方線上鋼鐵交易總噸量的40%。
然而,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探索的找鋼集團,和早期消費互聯網的企業類似,目前還沒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中國工業報表示,當前已不同于找鋼網剛成立的時期,鋼鐵電商早已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而是變成了精耕細作,行業進入了巨頭角逐的階段。“找鋼網目前還在第一梯隊,但第二梯隊的積微物聯、鋼寶股份、中鋼網等也不甘示弱,上市之后,找鋼集團只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談到找鋼集團所使用的De-SPAC上市模式,曹磊認為,這一模式類似于借殼上市,的確效率更高,流程更短,但其在市場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高,部分投資者可能對其缺乏了解,導致初期市場信心不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