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江 平
3月11日,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以下簡稱“yarnexpo春夏紗線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8.2館盛大啟幕。本屆展會展覽面積2.7萬平方米,8大專業展區匯聚了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的560余家優質纖維紗線企業,龍頭企業齊聚一堂,彰顯紡織源頭的創新活力。
通用技術新材展團重磅亮相yarnexpo春夏紗線展,以“創新引領,智向未來”為主題,通過互動體驗、多媒體動態展示、產業鏈實景呈現等展陳形式,生動詮釋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雙擎驅動的創新矩陣,系統化呈現從基礎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垂直創新體系,彰顯企業在綠色可持續材料研發、特種功能性纖維材料研發、紡織品檢驗檢測、化纖企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等領域的硬核實力,全方位印證了企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許坤元、黨委副書記陳偉康、副會長李陵申、副會長端小平,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林琳,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顧問楊峻等領導嘉賓蒞臨通用技術新材展位,對企業的創新產品及市場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通用技術集團科技創新與數字化部總經理劉海舟來到展位了解參展情況。通用技術新材總經理、中紡院董事長姜俊華,通用技術新材副總經理于捍江、副總經理李開占,通用技術中紡院總工程師李瀚宇等陪同參觀并進行了詳細介紹。
展會期間,姜俊華接受了中國工業報、中國紡織報、中國紡織雜志、紡織服裝周刊等多家媒體的聯合采訪,介紹了通用技術新材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目標規劃及經營績效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藍圖。以下為采訪內容節選。
記者:本次展會,通用技術新材展團帶來了哪些新技術?
姜俊華:通用技術新材成立于2020年,其核心成員單位中紡院成立于1956年,歷經69年發展,始終引領行業技術變革,研究領域從傳統棉毛絲麻拓展至化學纖維、生物基纖維及功能材料領域,形成了覆蓋纖維材料制備技術、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創新能力。在2025yarnexpo春夏紗線展上,通用技術新材展團圍繞行業綠色轉型,展示了多項新技術、新產品。
其中,萊賽爾纖維就是一大亮點。萊賽爾纖維以其環保、可降解的特性被譽為“21世紀的纖維”。其原材料來源于木材或竹子,整個生產過程為物理過程,無化學污染。通用技術中紡院歷經10余年研發,成功實現了萊賽爾纖維的國產化生產,打破了國外壟斷。自2015年起,通用技術中紡院逐步推進萊賽爾纖維的產業化建設,從千噸線逐步擴展至11萬噸的產能,推動了我國萊賽爾纖維產業的迅速發展,使這一高端材料大眾化,從高端服飾拓展至家紡、無紡布、牛仔面料等領域。
通用技術新材還展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干法紡絲成套制備技術。通用技術中紡院在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領域的研發已深耕多年。港珠澳大橋合龍時所用的吊帶即由超高強聚乙烯纖維制成。此外,醫用可吸收縫合線相關技術、國產聚苯硫醚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新一代聚己內酰胺纖維產業化技術、生物可降解PBAT連續化成套裝備技術等創新技術等。
記者:重點推出了哪些新產品?
姜俊華:在新產品方面,通用技術新材推出了多種差別化的功能性纖維,如阻燃萊賽爾纖維、原液著色萊賽爾纖維、導電纖維等。
傳統的特殊用途服裝多采用滌綸、尼龍等合成纖維,遇火易產生熔滴現象擰成一團,造成皮膚的灼傷,采用阻燃萊賽爾纖維能夠離火自熄,而且不會產生熔滴傷害。
傳統印染行業面臨嚴峻環保挑戰,原液著色萊賽爾纖維在紡紗前即完成著色,可以從源頭破解染色污染困局。
導電纖維是由通用技術中紡院200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一項技術轉化而來。此前,導電纖維是需要從日本或者歐洲進口的。通用技術中紡院將這項技術國產化后,導電纖維的價格也從原來的80萬元/噸降至12萬元/噸。該纖維主要應用于抗靜電工作服和特殊用途服裝,具有消除靜電的功能。
通用技術新材多年來緊跟國際先進纖維技術的發展步伐,逐步從跟跑、并跑階段走向領跑階段。未來,通用技術新材將堅持“四個面向”,切實扛起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和責任,高水平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國家與行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