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2025中國醫學裝備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本次大會以“科技賦能產業創新”為主題,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臨床應用,搭建產學研用深度交流、協同的平臺,匯聚各方智慧和資源,傳遞政策信息、分享專業經驗、展示創新產品、指引技術方向,彰顯行業堅定的自信、突出的優勢和強勁的動能。
相關政府部門領導、知名院士、醫療機構專家,研發生產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負責人等嘉賓出席大會。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侯巖在大會致辭中介紹,2024年中國醫學裝備市場規模達到1.35萬億元,同比增長6%左右。隨著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等諸多利好效應不斷放大,去年四季度市場總體態勢全面回升并在今年一季度呈現加速的勢頭。
會上首次發布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編制的“中國醫療裝備發展指數”。數據顯示,2024年行業發展指數為155.3,同比增長3.3%,2024年4季度產業運行指數為141.1,同比增長2.2%。近年來,中國醫療裝備行業在政策、市場和技術驅動下取得顯著成就,“指數”的編制旨在綜合評估行業發展水平、研判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推動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專家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喬杰、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和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分別作題為《分析與探索—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多光子成像前沿技術與應用探索》以及《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的主旨報告。
大會最后,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員會主任王志杰對《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進行了介紹和解讀。
“創新”依舊是本屆大會的主旋律。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在科技創新方面,行業政策支持力度大,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重點領域如高端影像設備、體外診斷試劑、醫用機器人等取得突破,部分產品已達國際領先水平。舉例來說,國產高端影像設備打破了國外壟斷,體外診斷試劑為疾病診斷提供了更精準的解決方案,手術機器人提升了臨床手術的精準度和安全性。
產業創新方面,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推進醫學裝備產業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深度融合;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醫工融合發展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國際,樹立了中國品牌。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形成22個大類1100多個品類的產品體系,是世界上產品類別和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產品廣泛服務于臨床應用,覆蓋衛生健康各個領域。當前,中國醫學裝備產業正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本屆大會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含69個分支機構)主辦,共設置論壇會議、展覽展示、成果發布、創新大賽、技術交易和科普活動等6個板塊。
2024年高端醫療裝備推廣應用項目啟動儀式、第二屆醫學裝備創新大賽細分領域專項賽等活動也在大會期間舉辦。
科普方面,大會同期舉辦第二屆“醫學裝備科普在行動”活動,主辦方牽頭組織參展企業、各專業分支機構圍繞健康知識、疾病診療前沿技術、醫學裝備科技研發新成果等方面,舉辦在渝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專場科普講解活動,推動醫學裝備領域前沿科技成果向科普資源轉化,促進新技術的普及推廣。
“我們要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協會的專家優勢、企業優勢、協同優勢,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持續構建有利于創新的產業生態,為政策制定、產業發展、臨床應用提供技術支持服務。”侯巖理事長表示,要持續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賦能醫學創新,不斷豐富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為厚植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為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健康貢獻一份力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