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濱,濰坊北境二十里銀灘上,一條蜿蜒的海堤宛如巨龍俯臥,守護著這片土地免受風暴潮侵襲。濰坊海堤的維修加固為沿海居民筑牢防災藩籬,成為建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濰坊海堤維修加固工程是山東省2024年重點工程,全長19.8千米,由中建筑港集團承建,于2025年3月20日主體正式完工。建設過程中,項目嚴控工程質量,立足于防大洪、防大潮,嚴格質量驗收,以打造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民生工程、生態工程、品質工程為目標,加強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推動防洪防潮、生態提升、公共服務等功能,聚力建設集旅游、觀光、休閑于一體的沿海生態走廊。
民生工程:筑牢安全屏障,守護萬家燈火
“三道防線,由遠及近,由海至陸,先削后分再擋,從而起到抵御風暴潮作用。”中建筑港項目技術負責人葛振強介紹道,
“海陸并舉,開展護底拋石施工,打造第一道防線。6.1公里的海底拋石,將原本近岸平整的海底基床整體抬高形成‘塊石基座’,有效降低風暴潮對堤岸的直接沖擊。23000余塊扭王字塊安裝,全線柵欄板整平,構筑第二道防線。扭王字塊以其獨特的不規則形狀,打亂海浪的流動方向,分散其沖擊力。柵欄板通過其空隙結構,分解海浪的能量。兩者結合,形成了一道‘消能墻’,將洶涌的海浪化動為靜,大幅降低海浪對堤岸的破壞力。7.5公里沿岸擋浪墻澆筑,整體加高一米,筑牢第三道防線。通過將原有擋浪墻整體加高一米,提升其抵御海浪的能力,有效防止風暴潮期間海水漫堤現象的發生。”三道防線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構筑起抵御風暴潮的“銅墻鐵壁”,守護萬家燈火。
生態工程:優化施工工藝,守護碧海藍天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堅持陸海統籌,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始終將沿海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相結合,通過一系列創新工藝,減少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
“地基穩定是整個工程的建設基礎,必須解決后方地層漏沙問題。”項目負責人郭其龍在監理例會上斬釘截鐵說道。據悉,項目施工范圍內,地基多為沙土性質,相對松軟且容易被海水侵蝕。因此,項目團隊為考慮堤身、路面施工質量問題,在防護堤后方漏沙嚴重的地段增加倒濾層修復施工,共計四公里,減少海浪侵蝕對地基沖刷的塌陷,極大保證堤身和路面施工質量。“該項目緊鄰歡樂海沙灘景區,作為建設者,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沿海生態觀景效果。”項目團隊舍棄聯鎖塊路面模式,改用混凝土路面,極大地提高路面美觀度。7.5公里長的混凝土路面,連接歡樂海沙灘景區,為游客提供了超長觀海景觀廊道,滿足游客的親海需求。
品質工程:全力攻堅克難,推進優質履約
“裝配式施工工藝,如同‘搭積木’,現場僅安裝拼接,減少了現場澆筑工作量,能夠集中資源高效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項目施工員張景龍介紹道。項目施工過程中,采用預制構件裝配式施工工藝,避免了施工現場因作業面小而導致的工序交叉干擾,減少安全隱患,集約高效,確保施工有序進行。
受冬季寒潮降溫天影響,混凝土路面施工作業時間大大縮減。在實際施工中,混凝土路面與護底拋石交叉進行,項目團隊兩項施工齊頭并進,最終僅用53天搶在寒潮來臨前順利完成混凝土路面施工節點,有效推進項目整體施工進展,為項目優質履約提供堅實保障。
據悉,中建筑港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集設計、投資、建設、運營于一體的專業化公司,多年來深入融入濰坊屬地發展,先后承建濰坊港中港區通用泊位工程、航道疏浚吹填工程、泊位疏浚工程、滾裝泊位工程,濰坊歡樂海游艇碼頭水工工程、房建工程、景觀工程等一系列重點項目,為濰坊北部沿海建設持續貢獻筑港力量。(劉振波 郭金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