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二團,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制度為基石、技術為羽翼、服務為橋梁,搭建起社保體系的“安全網”與“民心橋”,充分彰顯公共服務的溫度與效能。2024年7月,作為“三支一扶”志愿者,有幸加入這個團體——十二團社保所,親身感受這個溫暖奮進的集體,也結識諸多優秀的社保人。
團隊建設的“領航員”——王雪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王雪飛所長堪稱十二團社保所的“領頭雁”。她深知團隊建設對提升服務質量與工作效率的關鍵意義,積極推行一系列創新舉措。
每日“晨會案例研討”,是大家交流工作難題、分享經驗的珍貴契機。在王所長引導下,眾人各抒己見,合力攻克疑難業務,使每個人都能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成長。每周例會,她全面梳理工作進展,及時調整方向,確保各項任務有序推進。同時,為激勵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同事互評、自我反思、事后復查等方式,將服務態度、辦事效率等納入考核。在她帶領下,團隊在一師社保評比中成績優異,名列前茅。
王所長不僅團隊管理成果突出,更是業務上的“行家里手”。她深入研習工傷保險政策,定期組織連隊與企業開展工傷預防培訓,將晦澀難懂的《工傷保險條例》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安全口訣”,方便職工群眾理解。經她努力,工傷待遇落實率達100%。
社保基金的“采蜜人”——李娜
社保基金是民生安全網,亦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與減震器。負責社保基金征繳工作的李娜,深知其責任重大。她宛如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社保基金征繳的“花海”中默默耕耘。
新社保政策發布后,李娜如饑似渴地學習鉆研,吃透每一項條款。隨后與同事奔赴企業車間、社區廣場、連隊地頭,以質樸語言、親和態度,將政策講解清晰,讓群眾聽得明白。三年來,她走遍全團21個連隊、4個社區、1個民族鄉和91家民營企業,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冊。經她努力,十二團社保覆蓋率大幅提升。
征繳工作千頭萬緒、困難重重,但李娜從未退縮抱怨。她明白,自己努力匯聚的每一份社保基金,都是參保群眾安穩生活的基石。“社保基金是塊田,勤耕細作才香甜……”在這片土地上,她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信任,讓社保政策的“春風”吹遍每個角落,贏得職工群眾的信任與贊譽,成為大家心中最美的“社保采蜜人”。
社保基金的“守門員”——韓忻彤
社保基金是參保人員的“養老錢”,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石。韓忻彤主要負責退休人員待遇資格認定,守護社保基金最后一道防線。她深知社保基金安全管理并非一個部門的“獨角戲”,而是多個部門協作的“大合唱”。她積極與公安、法院、衛健等部門合作,形成基金監管“閉環”。與公安協作查找失聯退休人員,確保養老金足額發放;與司法部門合作調取參保人員服刑情況,依規處理違規領取待遇問題,追回多發待遇;與衛健協調,每月獲取去世人員信息,杜絕冒領養老金。
來到十二團社保所這段日子,被身邊的社保人深深打動。他們在平凡崗位上,以不平凡的付出詮釋社保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他們是政策傳播者、服務提供者、基金守護者,用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讓社保陽光溫暖每位職工群眾的心。我也將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扎實工作,為社保事業貢獻一己之力。(耿文娟 李升夫文/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