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街區領導的熱心幫助,我今天終于解決了和鄰居的場坑界限糾紛,讓我與許建設之間的矛盾糾紛終于畫上了句號。”3月22日,在河南省鄧州市湍河街道綜治中心辦公室內,一位中年男子手拿人民調解協議書面對綜治辦工作人員連說“謝謝!”此次糾紛的成功調解,是湍河街道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湍河街道緊密圍繞市委政法委部署,嚴格按照“四室一廳”建設要求,規范設置綜合協調室、矛盾調處室、治安防控室、心理輔導室、群眾來訪接待大廳等功能模塊,安排平安辦、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網格員全面入駐,細化分工,協作配合,建立了硬件規范、設施齊全、機制健全、方法統一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總抓手,牢固樹立防范意識與問題導向,堅持網格化托底,強化“四議兩公開”鑄魂,深入貫徹“1+3+N”訴調對接等精準式的解紛止爭工作機制,深化落實“一網三調多協同”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工作職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補齊短板,強化協作,有效提升“三量三率”工作質效,全面建立落實“五項制度”確保平安建設工作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切實將民生服務“最后一公里”落到實處。
“我們堅持把法治思維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黨員干部帶頭學法、用法、守法,法治隊伍能力得到不斷提升,為了讓每一次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街區兩級干部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法律政策,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遇到勞務糾紛、鄰里矛盾等常見問題,街道綜治辦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單位多元聯動密切配合,及時深入矛盾、糾紛事發地聯合開展‘以案說法’,采取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措施,讓法治知識得到普及,讓法治意識深入人心。”該街道主抓綜治工作的負責人如是說。
在化解矛盾糾紛工作上,湍河街道下足了“繡花功夫”。全處上下構建起“網格排查、專班化解、全程跟蹤”的工作機制,社區干部、網格員、老教師、老黨員、退休干部等一齊化身“和事佬”,對婚戀家庭、鄰里摩擦、債務糾紛等隱患,能做到早發現、早介入,使其在萌芽狀態就得以解決。例如八里王社區居民劉德興與鄰居發生口角,網格員了解情況后及時將相關情況上報網格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收到情況預警后,社區書記和治安主任出面調解,邀請雙方當事人分別座談,在厘清是非曲直之后協調雙方的矛盾糾紛,最終雙方握手談和,化紛爭于無形。金營社區辛集組居民魯靈芝在贍養婆婆生活中產生矛盾,發生爭執引起家庭糾紛,網格員及時將情況上報,接到情況通報后,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員第一時間入戶調解,傾聽雙方訴求,積極向雙方講解法律法規及正確做法,從而消解雙方心中的不滿,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湍河街道辦事處積極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各部門依照入駐綜治中心的要求辦事,依照崗位落實責任,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合力,實現人民群眾的訴求有人辦、依法辦,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切實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落到實處,讓平安、和諧之花在湍河這片熱土上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沈俊偉、余曉翔、陳寧/文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