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從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深度滲透的關鍵方向。作為具身智能最典型的應用場景,人形機器人產業更是當下共識度最高的一條新的萬億級產業新賽道。
近年來,安徽省憑借政策前瞻性、科研資源密集度和產業鏈基礎,正在搶灘具身智能新賽道,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群。目前,已集聚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企業約40家,有望在萬億級人形機器人賽道中占據先機,成為全球“具身智能”產業的重要一極。
“啟江二號”人形機器人手倒橙汁。
政策紅利激活產業生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自“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被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有關人工智能的熱點也是一波接一波。而早在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上,安徽展出的“啟江二號”“田螺一號”等人形機器人,已成為眾多逛展市民心目中的“科技頂流”。
在合工大智能院機器人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的測試場,身高165厘米的人形機器人“田螺1號”正演繹科技與產業的交響。這款由合肥中科深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深谷”)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全身擁有36個自由度,圓潤的白色機身由五自由度的機械手臂、五自由度的機械腿和三自由度的腰部組成,可支持其應用于行政辦公、居家服務、醫療護理及教育娛樂領域,真正將中國民間傳說中“田螺姑娘”的靈巧賦予了科技實體。
“我們公司原先主要是做各種工業機器人所需要的驅動和控制系統產品,正是這個優勢讓我們在人形機器人賽道能夠搶先一步?!敝锌粕罟认嚓P負責人介紹,在探索人形機器人伺服驅動系統和實時仿真控制系統過程中,中科深谷依托2024年度安徽省科技廳重大攻堅計劃“人形機器人—敏捷小腦”項目,以及“人機協作機器人”安徽省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研發的核心產品“智能機器人敏捷小腦”(CSPACE)已成為國內“實時仿真控制系統”領域一線品牌,所展出的各種人形機器人背后離不開這個“數字小腦”。
近年來,安徽通過對未來產業的政策布局,為實現具身智能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引進了智象未來、踏歌智行等一批產業重大項目,科大訊飛、中科深谷、埃夫特等細分賽道的領軍企業加快涌現,全省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已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2023年,《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首次將具身智能納入重點發展方向。在具身智能領域取得初步成果后,安徽便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搭建了清晰的戰略框架?!栋不帐∪诵螜C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出“23456”發展目標,即打造合肥、蕪湖兩大產業先導區,建設三大創新平臺,開發四類整機、五類核心部件,并聚焦六大應用場景。
這一政策體系不僅明確了技術攻關方向,還通過“創新平臺+產業基金+孵化基地”的協同模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在政策紅利的加持下,合肥依托中國科大、江淮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資源,聚焦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全鏈條技術研發;蕪湖則發揮汽車制造優勢,圍繞埃夫特、酷哇等龍頭企業打造零部件配套集群;“雙核驅動”的格局在安徽逐漸清晰。
多款人形機器人加快“孕育”
在啟智(蕪湖)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調試車間,一款輪式人形機器人正在進行實地訓練,全程姿態自然、移動穩定,步速最高可達每小時3公里。
據了解,該款人形機器人名為“yobot”,身高約1.75米、體重約75公斤,由啟智(蕪湖)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目前可以在汽車總裝物流環節進行簡單抓取、擺放、搬運作業,還會雙手舞龍。
測試員趙鑫告訴記者,通用的底座、智驅的人形,后期嵌入DeepSeek、訊飛星火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可滿足人機互動,實現更多場景應用。通過正在開發的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用戶不僅可以開發出豐富的先進機器人功能,還可以通過植入自定義的算法和模型,為機器人解鎖全新技能,使得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有望成為普通人的得力助手。
例如,2025年,中科深谷的“先鋒1號”雙臂移動機器人底盤接入了DeepSeek系統,能夠通過中文指令進行操作。它的高負載雙臂可以輕松搬運重物,甚至能夠將老人從床上移動到輪椅,在家庭照護、智慧養老等場景中展現了巨大的應用潛力。這些人形機器人以及多種場景的專用機型,均展現出安徽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和技術積累。
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集成體現,也是未來產業的重要賽道之一,引領著當前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潮流。省工信廳數據顯示,目前,安徽涉及人形機器人高校院所研發核心團隊有13個,產業鏈關聯企業約40家,已形成整機產品8個。其中,本體研發制造企業及院所10家、“大小腦”及關鍵零部件企業30家。
在政策支持下,安徽人形機器人技術攻關取得顯著進展,推出了“啟江一號”“啟江二號”等多款代表性人形機器人。其中,“啟江一號”身高1.7米、體重55公斤,配備36個自由度,具備復雜環境下的自主運作能力;“啟江二號”則進一步升級至38個自由度,搭載多模態視覺傳感器和高精度慣性測量單元,運動控制與感知能力顯著提升。
當下,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進入智能化加速演進、應用加速拓展、生態加速開放的新階段。人形機器人更多走進產線還需要時間沉淀,而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還需要更高的精確度和安全性。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大力實施《安徽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全力推動在汽車制造、導覽服務、教育陪伴等場景率先開展典型示范應用。在整機研發上,支持聆動通用、江淮中心、中科深谷等產品迭代升級,支持啟智等企業新整機產品研發;在關鍵技術攻關上,推動多類型機器人“大腦”模型、通用智能機器人技術底座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加快推動我省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布局人形機器人,補齊我省關鍵零部件領域短板。
資本市場與企業突破雙向奔赴
在位于合肥包河區的零次方機器人研發中心,研發人員正在對一款人形機器人進行性能測試,作為企業自主研制的首款低功耗、高性能通用型安全人形機器人,它不僅可以完成拳擊、疊衣服等多種復雜動作,還能順利通過樓梯、斜坡等復雜地形,展現出較強的運動能力。
今年1月,合肥零次方機器人有限公司已完成數千萬元融資,并拿下千萬元級別的訂單,進入量產階段。這個打上了“00后”“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等標簽的公司,一度成為安徽開年最火熱的“新星”。據該公司創始人閔宇恒透露,今年計劃量產200臺人形機器人。
如果說過去的工業機器人只是簡單的機械臂,那么現在的人形機器人則是與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相關技術相結合,能夠實現感知、推理,甚至自主決策。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的智能機器人會像汽車一樣,作為一種大宗消費品,作為辦公助理、家庭保姆等逐步進入我們的生活,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度不斷提速,產業投資機會持續受到投資者關注。相關分析人士認為,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處于爆發式增長的元年,來自主機廠的量產推進、新品發布、大模型更新等催化不斷,產業鏈積極推進零部件性能升級和成本降低,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發展將顯著提速。越來越多像合肥零次方機器人有限公司一樣的人形機器人相關產業鏈上企業得到大額投資。
在政策賦能和企業創新驅動下,地方政府產業基金也踴躍設立,資本加速涌入人形機器人相關產業鏈。《合肥市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提出,建立總規模超50億元的專項基金。同時,安徽省將設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人形機器人子基金,首期規模不低于5億元。聚焦我省在傳感器、伺服電機、驅動器等方面缺失環節,發揮智能機器人子基金以投帶引作用,加強“雙招雙引”。
在即將召開的2025中國(合肥)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計劃設立100億元未來產業基金,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加速技術轉化與商業化應用。據了解,大會共有12家企業約20件展品在現場展示,涵蓋5款不同型號的人形機器人、智送一體咖啡機器人、彈鋼琴機器人、按摩理療智能機器人、文旅四足機器人、智能心理篩查機器人、多模態交互機器人表情頭、靈巧手等多款產品。
政府和社會對于智能機器人的高度關注,反映了安徽擁抱新技術、擁抱未來的熱情。一個接一個的創新成果和項目落地,增強了企業對于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的信心,也為安徽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若能在相關技術攻關上持續突破,安徽有望在萬億級人形機器人賽道中樹立新標桿。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