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創新驅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北京棉田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媒體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中國專利保護協會、業內專家以及30家經濟媒體記者,圍繞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創新路徑及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會議現場
政策賦能,筑牢民企發展根基
今年以來,從民營企業座談會到全國兩會,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時代強音,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強大信心與動力。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致辭
“今天,我們邀請30家中央媒體和財經專業媒體會員,在北京棉田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座談會。這與3天前國家發改委在京召開的‘貫徹落實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的主題一脈相承。”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在致辭中表示,座談會目的是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加快落實各項政策舉措,有效解決民營企業實際困難,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許進致辭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今年的第一項重點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對此做了部署,我國消費規模巨大。”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許進在致辭中表示,棉田集團研發、生產和銷售紡產品已有40年歷史,具有良好的信譽,是我國家紡業的良品和精品,把本業做到了極致,讓企業充滿了活力。
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副會長王嵐濤致辭
“民營企業也是創新的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中堅力量。知識產權作為國家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既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設施’,更是撬動產業升級的‘戰略支點’。”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副會長王嵐濤指出,棉田集團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企業,希望能夠借助民營企業座談會的東風,借助這次座談會的機會,在企業創新、在知識產權運用保護方面率先垂范,贏得更大更快的發展。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朱曉紅致辭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朱曉紅表示,當前,國家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全力擴大內需市場,家紡行業迎來歷史性機遇,希望棉田集團等民營家紡企業能積極響應新時代的呼喚,勇于新擔當、敢于新作為。
“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表述,讓北京棉田集團董事長馬濤在座談會上感慨他的最大感受是,增強了民營企業對未來可持續性和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保障。
北京棉田集團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是一家集紡織、中醫藥大健康、商業連鎖、互聯網、新媒體、科技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旗下擁有“☆cottonfield棉田”、“漢方宸藥妝”、“無印工坊NaturalMill”、“無印良品”、“美日網”等10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體系,同時擁有安能泰藥業公司146項價值2.04億美元的藥物傳輸技術專利在中國地區(含港、澳、臺)的使用權。集團產業布局在北京、澳門、橫琴、江蘇、安徽、天津等地,2025年預計年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
北京棉田集團董事長馬濤發表主旨演講
馬濤表示,民營企業是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起來的。2018年和2025年的兩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都曾提到民營經濟的重要性。近期,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加速落地。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和工信部陸續出臺涉企政策法規,以及增值稅率調整等,都給民營企業帶來極大幫助。
作為第一家最早提出和開發“無印染”技術的紡織企業,棉田集團的發展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1993年,我在海南成立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生產‘無印染’植物毛巾。”馬濤說,巧合的是,當時亞洲華語歌壇“無印良品”組合歌曲流行,于是將這款毛巾取名“無印良品”。在國家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加持下,經過30余年的發展歷程,“無印良品”已經成為國內家喻戶曉的著名家紡品牌,目前位居線上平臺銷售前三。
創新驅動,厚植多元產業優勢
當下,我國全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最新數據顯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92%,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
“我們一直看重技術開發,以實業為基礎,以內需消費為主導,根據市場發展和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產業方向、產品布局和經營手段。”馬濤表示,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數字技術和智慧技術,增強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國潮元素,布局大健康、互聯網和新媒體,這些技術與創新的不斷進步,是企業勇往直前發展的底氣。
民營企業創新的可持續性決定其發展的可持續性。近年來,棉田集團在紡織領域,憑借先進生產技術和嚴格質量把控,打造出一系列高品質紡織產品,旗下棉田、無印工坊、無印良品等品牌深受消費者信賴。同時,積極探索綠色生產模式,推動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目前,除了旗下四大品牌,經過長期創新和發展,棉田集團已建立起6大矩陣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企業的可持續性高質量發展建立了知識產權生態保護體系。
咬定目標、深耕領域,永葆“闖”的精神與“創”的勁頭,才能成就事業。馬濤稱,將深入貫徹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繼續在紡織、中醫藥大健康等領域深耕。同時,持續加大科研創新投入,推動紡織和家居、中醫藥大健康產品的研發與推廣,積極探索新媒體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家用紡織品作為紡織三大終端產業之一,行業年總產值超萬億元,95%以上為民營企業。其中,眾多中小企業構成了家紡行業的龐大基石,他們靈活多變,勇于創新,為市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一些大型家紡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棉田集團作為家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創立二十多年來,始終聚焦‘科技+健康’理念,近年來積極探索綠色生產模式,推動紡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朱曉紅說,比如,在中醫藥大健康領域,棉田集團結合傳統中醫藥文化與現代科技,開發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健康產品,滿足了市場對高品質中醫藥健康產品的需求,展現了民營企業的擔當與溫度。
直面挑戰,勇赴發展新征程
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一貫的方針。但也要看到,近年來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少落實不好、效果不彰。對此,馬濤表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確會遇到周期性困難,比如,當前資金運轉困難、技術開發費用及人才投入乏力、創新驅動發展動力不足、司法保障不健全等問題。然而,他堅信,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都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民營企業具備市場反應快、韌性耐力強、自主決策調整不受體制約束、能敏銳發現商機并快速占位發力等強大優勢。”
“過去5年,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棉田集團實現了安全穩定發展。”馬濤說,疫情3年,公司將高質量發展目標調整為在存量市場尋求安全發展。受疫情和政策調整影響,“藥妝”和大健康產業發展受阻,公司及時調整方向,布局港澳和大灣區。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雖然未達預期目標,但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技術創新等領域已初見數字化和智能化成效,企業和職工經濟收入穩中有增。
錨定未來,布局新發展藍圖
新時代新征程,隨著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舉措出臺,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時。
從“鐵飯碗”到下海創業,從海南到北京,馬濤感慨,春風化雨,愛拼才會贏。作為民營企業家,必須不斷完善自我,調整能力和生態環境,快速捕捉市場信息資訊,更新技能和思想認知,有韌性、恒心、毅力,能吃苦堅持,成功后更要增添奮進力量與勇氣。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篇布局的關鍵一年。談及未來發展,馬濤透露,今后5—10年,棉田集團將加大在香港、澳門和大灣區布局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研究、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藥妝及保健食品,開設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漢方宸藥妝連鎖店,推動中醫藥+健康+美麗的新商業模式的發展。同時,在澳門搭建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在國內布局中醫藥互聯網醫院,促進中醫藥事業的創新性發展,努力成為中醫藥和美麗產業的獨角獸。
趙健在致辭中表示,之所以組織新聞媒體到棉田集團采訪座談:一是棉田集團具有愛拼會贏的精氣神,是民營企業奮斗發展的縮影之一;二是棉田集團不斷創新產品科技研發,是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做強做優實業的代表之一;三是棉田集團依法保護民族品牌,是民營企業主動維護知識產權的典范之一。他指出,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致力于整合全媒體傳播資源,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次活動,30余家經濟媒體深入棉田集團,零距離觀察和感受民營企業的發展變化,主題重要、內容重要、效果也很重要。
會議現場
多位與會人員在座談會上表示,民營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為民營企業發展指明方向。希望棉田集團堅定發展信心,把握時代機遇,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行業樹立標桿,為經濟社會發展作更大貢獻。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副會長杜躍進、邱成軍,秘書長宋敏強,監事長宋波參加了本次活動。(較原文略有刪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