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張楠
3月28日,首屆腐蝕控制工程大會和《現代腐蝕學一腐蝕控制模板》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辦。記者從會上獲悉,首屆腐蝕控制工程大會將于2025年6月下旬在西安召開。
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會秘書長,ISO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委會秘書處國際秘書王昊介紹,首屆腐蝕控制工程大會由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會主辦,主題為“腐蝕與生命”,是一次完善腐蝕和腐蝕控制重大定位及探討腐蝕與生命關系的大會。大會旨在推動腐蝕控制工程領域的標準化和創新發展,全面落實建設“從根本上全面控制腐蝕控制工程”新紀元,助力國家“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的協同推進,推動腐蝕控制工程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腐蝕是一項極具特殊性的偉大工程。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會原會長、腐蝕控制行業最高成就獲獎獲得者任振鐸在會上指出,腐蝕是自然界任何事物與相應環境的自然相互作用使其原有性能發生不同程度變化的過程。這個變化過程具有自發性、隱蔽性、漸進性、持續性、非線性、復雜性、累積性,會給人類社會造成災難性破壞,甚至造成像震驚世界的日本“3·11”福島核事故、中國“11·22”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等重大事故的發生,完全不同于一般由眾多相關因素看得見、摸得著,經自然或人工或復合整合、集成的過程而形成某一物的明面工程。
今年2月,《現代腐蝕學一腐蝕控制模板》一書由科學出版社正式的出版發行。本書由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化工部部長顧秀蓮,原化工部副部長,原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局長李勇武等領導擔任顧問,并為本書作序。任振鐸擔任主編。王昊指出,本書的出版發行是我國乃至國際腐蝕與腐蝕控制界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我們應該認識到腐蝕不可能被消滅,但可以控制,從根本上全面有效控制腐蝕,就成了全世界人類目前急需解決的一項極為重大的國際性的課題。”
本書通過深刻剖析、調研、總結、提升的工作環節,科學地揭示了腐蝕的本質、特性和屬性;用典型案例精辟的闡述了腐蝕形成的過程及其對腐蝕對象造成的危害(包括其壽命)。同時,本書針對相應的腐蝕,提出了由被動性抗拒到主動性控制相應的科學技術和對策,采用大數據支撐、新型材料應用、智能化手段為一體的系統的預防和治理方案,并以腐蝕控制模板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創造性的提出“腐蝕控制模版”概念。通過腐蝕控制模板的全面、精準實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操作和監督,監理運行,完全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無效報警,實現最佳效益,真正做到減少、避免或杜絕重大安全、環保事故的發生,為各行各業和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圖為首屆腐蝕控制工程大會和《現代腐蝕學一腐蝕控制模板》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現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