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比較低調,選擇的上市途徑也不需要路演,就沒有在事前廣泛宣傳。”找鋼產業互聯集團(以下簡稱“找鋼集團”)公關負責人崔女士對中國工業報表示。3月中旬,找鋼集團通過De-SPAC,即特殊目的收購的方式登陸港交所,交易代碼為06676.HK。這家產業互聯網領域較早探索者的上市,表現十分低調,不僅在社會層面,即便在資本圈中也沒有過多宣揚。
所謂特殊目的收購,是指在港股上市的一類特殊公司,這類公司沒有實際業務,申請上市的企業可以在被這類公司并購后,登陸港交所。此次找鋼集團上市,就是與名為AquilaAcquisitionCorporation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作完成。“特殊目的收購的流程與一般IPO不同,IPO是先聆訊,后路演,再融資和定價,比較需要文宣方面的造勢;而De-SPAC則是先融資,再聆訊,不需要路演環節,于是我們就低調處理了。”崔女士說。
中國工業報了解到,在聆訊過會之前,找鋼集團已經通過PIPE,即私募基金募集了超過5.3億港幣,投資者包括徐州臻心、東英資管、東方資產管理、托克香港、寧海真為、許昌產業投資、鄭州誠信等。
2012年初創時,找鋼集團名為找鋼網,在此次赴港上市時更名為找鋼產業互聯集團。找鋼集團是中國較早成立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全部業務面向企業級用戶,主營業務是B2B鋼鐵交易、物流、倉儲與加工、SaaS產品以及大數據分析等。和早期消費互聯網企業相似,找鋼集團近四年還沒能實現盈利,但其虧損程度正在逐年收窄。其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4年前三個季度,找鋼集團營收分別為13.53億元、9.05億元、11.68億元及11.41億元,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2.60億元、-2.93億元、-8015.1萬元和-4193.2萬元。
“鋼鐵電商”往事 明星加持的作用
創始人王東在創立找鋼集團之前,曾是一名高校教師,告別校園之后,王東轉戰至一家與鋼鐵相關的國企工作。2010年前后,正在市場關注的焦點投向消費互聯網時,王東感覺到了產業互聯網的機會,特別是“鋼鐵電商”。
找鋼集團成立后,讓這家“鋼鐵電商”真正意義上被大眾所知的是在2016年,隨著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辭別中央電視臺后加入其中,并且擔任了找鋼集團高級副總裁和首席戰略官,此后,找鋼集團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我應該不算作一個從零開始的創業者,而是選擇加盟了一個創業團隊,一起來做我們都覺得很有前途的事業。”彼時,郎永淳如此對記者評價他的創業決定。與其他主持人不同的是,郎永淳沒有選擇加入消費互聯網或投身于內容創業,而是選擇了產業互聯網。“人們對互聯網的應用深度是一個遞進的過程。有了找鋼網、找油網,各種生產資料都被擺到了互聯網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讓需求方和生產方能有效地對接起來,產業互聯網的交易方式能夠省去各種中間環節,流通的效率會加快,各方成本都會降低。”郎永淳非常看好產業互聯網,更看好這個領域的早期玩家找鋼集團的未來。郎永淳表示,在這個年齡創業,自己不想去冒太大的風險,而市場化程度足夠高,政策不確定性又足夠低的鋼鐵領域,成了郎永淳的選擇。
王東對郎永淳的工作表現不乏贊譽。2016年底,王東參加一場媒體論壇時表示:“郎永淳對找鋼網拓展大型企業客戶起到了很多關鍵作用,對找鋼在行業內的品牌提升中也起到了很多關鍵作用。”
首次IPO終止 找鋼網向平臺化轉型
時間來到2018年,這時的找鋼集團已是“鋼鐵電商”里的行業翹楚:2017年全年的營業收入達到175億元,遠超過2016年的90億元,凈利潤也達到了1.014億元,企業客戶數量達到94000個。
上市成了找鋼集團的目標。2018年6月,找鋼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然而最終沒能成功。2019年,這次上市被找鋼網方面主動終止,不過,找鋼網方面始終沒有披露主動終止的真正原因。
但是,在此次上市未果后,一場自身業務的改造也隨之開始了。2019年之前,找鋼集團的主要業務構成是自營,類似于消費互聯網的“平臺自營”模式,即找鋼集團先從供應商處購買不同類型的鋼材,再擺在貨架列表上,等待買主下單;2018年以找鋼網為名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的所有鋼鐵貿易收入中,超過98%都是由自營模式貢獻的。但此后,找鋼集團開始了平臺化改造,即逐年降低自營模式的品類和營收占比,轉而以撮合平臺的身份連接買賣雙方,在找鋼集團上交易的貨品,不再屬于找鋼集團自身。
找鋼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平臺化轉型的原因,主要在于鋼鐵消費企業的需求點是相當分散的,鋼廠與一級代理商之間是比較強的關系,但散客與線下鋼材批發商之間的連接,是典型的弱關系。找鋼集團的轉型,類似于由“重資產”向“輕資產”的轉型,將所有的供應維度降到只有時間一維:某種規模、某種品類的鋼材,在全國各個區域都能覆蓋,全方位滿足長尾用戶的需要,將切入點的弱關系匯聚成和平臺自身發生的強關系。
進入2022年后,找鋼集團的網站上已經極難見到平臺自營的鋼材品類,基本完成了自營業務的剝離。
與早期消費互聯網企業相似,作為平臺式企業,找鋼集團近四年還沒有實現盈利。招股書披露的最近一次利潤統計周期為2024年前三個季度,虧損超過4000萬元,但相較于2023年全年的虧損8000余萬元和2022年的超過2.9億元,已經大幅收窄。
找鋼集團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找鋼集團一年的交易量大體為5000萬噸,在中國流通鋼材市場上的占比并不高,而央地國企在采買鋼材時也不能在非上市公司身上投入過大比例,這些都制約著找鋼集團的業務規模。上市對增加與央地國企的交易額,以及開拓海外業務都是利好。特別是伴隨著中國基建企業的出海,找鋼集團提供服務的場景也在增多。
歸來已非少年 產業互聯網競爭日趨激烈
轉型之后,找鋼集團所在的產業互聯網領域,江湖格局早已改變。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中國工業報表示,產業互聯網從找鋼集團初創時期的“跑馬圈地”,已經演變成了梯隊層次清晰,各企業只能在自家領地內“精耕細作”的競爭態勢。“找鋼集團不缺競爭者,特別是國企背景的競爭者。”曹磊告訴記者,與找鋼集團同處第一梯隊的上海鋼聯和歐冶云商,以及身后的中鋼網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對手。
以上海鋼聯為例,這家企業早早實現了盈利,最近一次的業績報告為2024年的半年報:報告期內,上海鋼聯營收438.95億元,歸母凈利潤超過8300萬元。“鋼鐵電商們都會瞄準海外市場,以及中國基建企業出海背后的商機。找鋼集團上市后,只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曹磊說。
值得注意的是,找鋼集團目前的業務已經不局限于找鋼,還可以找其他產品。公司招股書顯示,有一項“其他”業務收入,在2024年前三個季度已經超過了1.37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23全年才只有6000余萬元,增長速度可見一斑。這里的“其他”是指非鋼鐵產品交易產生的收入,找鋼集團已經從找鋼擴展到了找電子元件、找電氣零件和五金產品等。鋼材之外的收入快速增長,也應了郎永淳此前的判斷:找鋼的模式是可以橫向擴展的。
智能化發展也是找鋼集團的一大目標,隨著DeepSeek的火爆,它也被用在了找鋼集團的服務端,用來提高客服的效率,目前找鋼集團正在訓練DeepSeek學習鋼材交易的術語以及交易習慣。中國工業報了解到,在人工服務中,不同業務員先后接待客戶時,前后重復的對話內容會浪費大量時間,DeepSeek則能直接理解前文,不需要客戶將對話內容復述,能大幅提升客服效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