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2025年財政部將發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積極支持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財政部擬認購金額上限合計為5000億元,資金來源是發行特別國債。”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介紹,1998年,財政部也曾發行特別國債以補充4家大型商業銀行資本,這兩次以特別國債方式補充資本的背景與目的是不一樣的。1998年,4家國有銀行資本充足率比較低,遠遠低于巴塞爾協議要求,而且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比較差,不良貸款率非常高。所以,當時補充資本最主要的目的是防范化解風險,推動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
“今年發行特別國債來補充資本,主要目的是增強大型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董希淼表示,以特別國債方式來補充資本并不是常規的做法,而且發行特別國債在程序上相對復雜。
梳理上述國有大行相關公告,建行、交行、郵儲銀行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底數據為基準靜態測算,增資后,建行、交行、郵儲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分別提高0.49個百分點至14.97%,提高1.28個百分點至11.52%,提高1.51個百分點至11.07%。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本次定增均為溢價發行。
“中行、郵儲銀行、交行、建行此次定增價格分別為6.05元、6.32元、8.71元、9.27元,相較3月28日收盤價溢價率分別為10%、21.5%、18.3%、8.8%,對應2024年PB分別為0.74、0.76、0.67、0.73倍。注資價格在二級市場市價與1倍凈資產之間尋求平衡點,符合前期市場預期。”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交易對價上統籌考慮了二級市場交易價格、中小股東接受程度,把A股交易對價估值拉到相對平均的狀態,對股本攤薄幅度較大銀行溢價率相對較高。
據悉,四家國有大行此番注資尚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后方可實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