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去實踐一個承諾的人,他的心中該具有一種何等厚重的情感與信念?
40年前,一位25歲的青年,在鐮刀與斧頭組成的黨旗下舉起右手,立下誓言,從此“共產黨員”的稱號成為他心中最高的榮譽;莊嚴一刻的承諾,成為他畢生的踐約。
他走過的每一個地方,百姓有口皆碑。一位農民老漢舉著大拇指說:王克清主任真是我們老百姓的貼心人。
群眾的每一點難處、苦處,都是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是他心中最熾熱的追求。
在山東省沂水縣,“有糾紛,找克清”這句話家喻戶曉。
王克清,一位已過花甲之年的調解員,憑著對調解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高尚的敬業精神,在調解的征途上邁出一個又一個堅實的步伐,留下了共產黨員閃光的足跡,成為當地和諧穩定的“守護者”。他的調解之路,猶如一部充滿溫情與智慧的故事集,每一個篇章都寫滿了為民排憂解難的執著。
臨危受命化解農民工“薪”愁
2020年,新冠疫情的陰霾籠罩全國,各行各業遭受重創。沂水某家公司也未能幸免,資金鏈斷裂,經營陷入困境,48名農民工數月的工資被無情拖欠。農民工們多次討薪無果,無奈之下投訴至政府熱線。這一棘手的糾紛,最終交到了王克清的手中。
彼時,企業因疫情訂單銳減,貨款回流無期,自身生存艱難;農民工們則面臨生活困境,急切盼薪。王克清深知,這起糾紛處理稍有不慎,矛盾便可能進一步激化,甚至引發社會動蕩。他沒有絲毫猶豫,一頭扎進企業,深入了解經營狀況。經過仔細調研,他發現企業雖深陷危機,但股東有擔當,且信用記錄良好。他敏銳地意識到,若能讓股東擔責,或許能化解農民工的擔憂。
王克清迅速制定了“背對背”調解策略。在與公司大股東韓某溝通時,韓某因巨大的壓力情緒抵觸,甚至一度掛斷電話。但王克清沒有放棄,聯合財務負責人多次上門,曉以大義,分析利弊。“企業雖然艱難,但農民工的血汗錢不能不還,這關乎他們的生計,也關乎企業的信譽。您若能擔責,不僅能解決燃眉之急,還能為企業日后的發展贏得口碑。”經過多次耐心勸說,韓某終于被打動,同意擔責,并爭取到一年還款期且不影響企業和個人信用。
面對農民工,王克清則用真誠和理解,耐心解釋方案。“大家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我一定會盡全力幫大家拿到工資。現在企業也遇到了困難,我們給他們一點時間,按照這個方案,大家的工資一定能拿到。”他的話,像冬日暖陽,瞬間驅散了農民工心頭的陰霾,讓他們看到希望曙光。最終,在王克清努力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成功化解了這場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的糾紛。
堅守初心退休再續調解情
自1985年投身工作,王克清便扎根基層司法戰線,一耕耘就是三十余載。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他穿梭于社區小巷、鄉村田埂,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達2000余起。每一起糾紛背后,都是復雜的人際關系與利益糾葛,但王克清從未退縮。憑借著對工作的無限熱忱與扎實專業能力,他成功化解了無數棘手難題,為轄區法治建設與矛盾糾紛化解傾注了大量心血,也因此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和尊重,斬獲“臨沂市政法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優秀人民調解員”等諸多榮譽稱號,當地司法所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王克清”品牌調解室,這無疑是對他工作的高度認可。
2020年1月,本該開啟悠閑退休生活的王克清,卻毅然選擇“不退崗”。在他心中,調解事業早已融入血液,成為一生的熱愛。于是他再次披上化解矛盾的“戰袍”,重返熟悉的調解戰場。
退休后的王克清,對調解工作的熱情愈發高漲。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他就早早來到工作室。在昏黃燈光下,仔細梳理當天要處理的糾紛案件,不放過任何細節。無論是鄰里間因一盆花、一堵墻引發的小事,還是涉及企業巨額資金、眾多人利益的復雜經濟矛盾,在他眼中同樣重要,都值得全力以赴。為深入了解糾紛,他頻繁穿梭于糾紛現場。烈日炎炎,他額頭掛滿汗珠,顧不上擦拭,專注與當事人交流;寒風凜冽,他臉頰凍得通紅,手腳僵硬,卻仍堅定奔波在路上。在他看來,只有親身體驗現場氛圍,傾聽當事人心聲,才能全面準確掌握糾紛核心,為調解筑牢基礎。高效調解助力多元解紛
2023年7月,由市司法局命名的個人品牌調解室——“王克清人民調解工作室”,正式入駐縣“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開啟了調解工作的新篇章。在這里,王克清與六名團隊成員齊心協力,以“克勤無怠、清靜平和”為調解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民間糾紛調解工作中。自入駐以來,工作室成績斐然,成功調解各類民間糾紛600余起,調解成功率高達98%以上,涉及醫患、物業、勞務糾紛等多個領域。
在工作中,王克清始終將“克勤無怠”四個字踐行到底。面對各類糾紛,他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一旦接到調解任務,總是第一時間深入群眾,走進矛盾現場,主動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他們的訴求。他深知,調解工作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一顆真誠為民的心。
在調解鄰里糾紛時,他會耐心傾聽雙方的抱怨與委屈,用溫和的語言安撫他們的情緒,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在處理勞務糾紛時,他會仔細審查合同條款,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公心確保調解結果的公平公正。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和事佬”,用熱心點燃當事人解決問題的希望,用耐心化解當事人的抵觸情緒,用愛心溫暖當事人的心靈。
面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王克清展現出的“清凈平和”更是令人欽佩。他總是不慌不忙,以沉穩冷靜的態度,耐心傾聽當事人的傾訴。在當事人宣泄情緒的過程中,他默默給予理解與尊重,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待當事人情緒稍緩,他便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扎實的法律知識,迅速抓住問題的關鍵,為雙方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榮譽加身彰顯榜樣力量
在某起因遺產繼承引發的激烈糾紛中,本是血濃于水的至親,卻因利益分配問題反目成仇,幾近對簿公堂。王克清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介入調解。他多次往返于雙方之間,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背后隱情,同時查閱大量法律條文和類似案例。調解過程中,他既運用專業法律知識清晰闡釋權益歸屬,又巧妙引導親人們回憶往昔親情,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溫暖與善意。“血濃于水,親情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丟了多年的親情。”
經過多輪艱苦調解,最終雙方心平氣和地達成和解協議,重歸于好。當事人感激不已,特意送來錦旗和感謝信,上面寫著:“主持公道心無私以理服人解糾紛”。這樣的錦旗,在調解室掛滿了一整墻,每一面都承載著一個成功調解的故事,也見證著王克清和團隊的付出與擔當。
如今,“王克清人民調解工作室”已成為當地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力量,其成功經驗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和推廣。工作室的高效運作,不僅大大減輕了司法機關的辦案壓力,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還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王克清堅守公正無私的原則,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豐富的基層經驗、良好的口碑以及親和友善的個人魅力,在當地擁有極高威望,成為群眾信賴的“矛盾終結者”。
是什么力量支撐了共產黨人王克清的人生?
王克清深情地說:“從我在黨旗下舉手宣誓的那一天,我就告訴自己,你是黨的人了,你要為黨的崇高理想奮斗到底。這是支撐了我全部人生的理想信念!”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司法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典型示范和引領作用,激勵著更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社會的和諧美好而不懈奮斗。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滾滾洪流中,王克清只是滄海一粟。但是,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像王克清這樣的中國共產黨人,我們黨的事業才如浩瀚大海,奔騰不息。
(田寶宗 張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