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服務型制造是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產業格局變革與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服務型制造正成為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多地立足區域特色,通過生態協同、政策創新、數字賦能等差異化路徑,探索出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多元發展模式。
重構價值鏈條
在坐落于深圳前海桂灣河畔的旭化成公司深圳共創中心內,公司工程師正與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團隊圍繞聲學算法展開深度合作。
“通過算法優化,我們可以幫助客戶提升車內免提通話的體驗,增加駕駛舒適度。”旭化成華南地區區域總監、深圳共創中心負責人張北平說。這個打破傳統供應鏈邊界的創新平臺,兩年間促成90家企業、超500人次的跨界合作。
在開放生態下,推動前沿技術交叉創新、多種手段聚能增效、多源信息融合共享、多部門跨業務協作……旭化成深圳共創中心的生動實踐,打破了傳統供應鏈邊界,已成為廣東推動制造業轉型的典型樣本。
青島聚焦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節能環保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和其他創新方式相結合的服務型制造“9+X”模式,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
青島工信局產業政策處處長張曉以青島海爾集團舉例,海爾“生態品牌戰略”開創了服務化轉型協同的另一種模式。
“一方面,海爾通過打造生活場景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持續涌現物聯網新物種,實現了從價格交易轉型為價值交互;另一方面,海爾通過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充分挖掘用戶需求,持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實現了從‘做產品生命周期’到‘做用戶體驗周期’的服務型制造轉型。”張曉說。
數智化是發展服務型制造的關鍵抓手。江西通過構建“鏈主企業+公共平臺”的產業生態,推動12條重點產業鏈數智化轉型。
江西盛泰精密光學有限公司通過建設5G智能工廠,整合AGV物流、智能檢測等系統,將攝像頭模組日產能提升至20萬顆。該公司設備工程師袁龍介紹,原材料經過芯片封裝、金線焊接、自動對焦、外觀檢查等60多道生產工序后,才能制造成一個攝像頭模組。該公司先后建設5G智能工廠、5G+AGV智慧物流、5G+AOI智能視覺識別檢測等項目,形成了產業“大腦”,產品的良品率和生產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
完善保障體系
政策創新是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的關鍵支撐。青島的創新實踐頗具代表性:一方面,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對國家示范企業給予重獎;另一方面,成立全國首個城市級服務型制造聯盟,目前成員已達118家。
“我們通過政策組合拳,推動企業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青島市工信局局長劉大川說。
截至目前,青島累計培育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26家,居副省級城市首位,培育省級40家、市級37家。
廣東構建了系統的政策體系,大力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互促互強,打造優勢產業鏈條、產業集群、融合示范載體和產業生態圈。
在省級層面出臺《關于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動制造業與科技服務、設計服務、質量服務、技術服務等融合,加快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推動制造業從單純以制造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鼓勵制造業企業或服務型企業面向工業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綠色制造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等方向,提供特色化、專業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務。到2027年,累計培育10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0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
以廣州為例,在積極完善政策環境、強化示范引領和平臺賦能的基礎上,廣州健全服務型制造發展生態,支持企業積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加快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產業園區與生產服務業處負責人介紹,廣州累計培育22家國家級、74家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單位,廣汽、歐派、比音勒芬等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服務收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均達到30%以上。
江西建立了獨具特色的三級培育機制,將示范創建納入政績考核,并設立專項獎勵資金。這些政策組合拳有效激發了企業轉型動力,推動制造業從單一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
目前,江西累計認定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11家,培育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23家,形成政策引導與企業轉型的良性循環。
“我們強化政策舉措,加快制造與服務的融合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將培育庫作為省級和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單位培育的重要載體,明確入庫流程和標準,實施分類建庫,動態管理,并推動市縣區建立培育庫,打造省市縣三級聯動體系。”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政策處處長李靜說。
推動創新發展
數字化轉型正深刻重塑制造型服務發展路徑。
旭化成開發的聲學算法方案頗具代表性。“針對新能源汽車‘座艙娛樂化’需求,我們開發出適配杜比全景聲的解決方案。”張北平介紹,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聲學系統正在被復制并輸出到日本總部,成為當地市場的“超規格”標準。
江西聚集轉型共性需求,強化技術支撐。積極借“外腦”、引“外智”,與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和服務型制造研究院合作,為企業和當地政府提供服務型制造診斷咨詢,剖析服務型制造發展共性問題,探索發展路徑,解決發展問題,為服務型制造發展聚智賦能。
同時,圍繞重點產業鏈,以服務型制造為牽引,推動制造業向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供應鏈管理等產業鏈高端環節延伸,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服務鏈多鏈協同,構建“鏈主企業+公共平臺+中介機構+產投基金+領軍人才”集聚共生的發展平臺,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
據悉,江西圍繞全省12條重點產業鏈和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依托縣級行政區和國家級開發區,整合區域產業資源,構建以服務型制造業企業為節點的區域產業集群合作網絡,創建一批功能特色鮮明的服務型制造高地,探索服務型制造發展路徑,建設了一批“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平臺,“一鏈一場景”分類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數智化改造。
青島雙星的“胎聯網”模式展現了數字技術的整合能力。通過數字化柔性制造和智能服務體系,雙星實現了輪胎全生命周期管理。
“創新服務型制造新模式的核心,是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導向,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與用戶的直接聯系,更好地聆聽用戶聲音,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張軍華說。
張曉表示,目前,青島有不少制造業企業正在將服務化轉型納入整體戰略規劃,從單純的產品制造商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轉變,如附加服務模式、整體解決方案模式或完全服務提供商模式。
“未來,青島將進一步深化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設,出臺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堅持應用牽引、系統布局、重點突破,強化關鍵技術支撐,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加快產業模式和企業組織形態變革,加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打造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助力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劉大川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