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四月,是麥穗初露的時節。從豫北平原到黃淮腹地,數萬畝小麥田在春風里翻涌成綠浪,這是中國最肥沃的糧倉之一,也是仰韶彩陶坊酒的味覺起點。
翻開史籍記載,甲骨文里的“麥”字像極了一株成熟后低垂的麥穗,寥寥數筆便勾勒出先民對這種作物的珍視。2021年,澠池縣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發布重要考古成果,考古人員在仰韶村遺址仰韶文化中期、晚期小口尖底瓶樣品中,檢測出谷物發酵酒殘留,認為很可能是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麥和塊根類植物為原料制作的發酵酒。這些來自新石器時代的谷物,與尖底陶瓶同處一室,印證著先民的智慧——用陶土制器,以谷物釀酒,中原文明的基因里,早早就埋下了“糧與酒”的不解之緣。如今,河南省作為全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產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種植面積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無論是小麥種植面積,還是單產、總產量,均位列全國第一。
在這片北緯31°—36°的黃金緯度帶,黃河沖積的沃土,四季分明的溫帶季風氣候,兼有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水系,均為小麥在河南大地上茁壯生長提供了資源優勢。這樣的小麥,淀粉含量與蛋白質比例恰到好處,為仰韶釀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原糧優勢,既保證了釀酒時的出酒率,又賦予了酒體層次感。
作為河南本土酒企,小麥在仰韶酒業的釀酒工藝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仰韶優選的釀酒小麥具有生長周期長、淀粉含量高的特性,這使其在發酵過程中,能富集大量功能菌,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產和繁殖。正所謂“曲為酒之骨”,酒曲是酒生產過程中的糖化和發酵劑,酒曲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酒的產量和質量,而小麥的品種直接影響曲質量的好壞。仰韶選用的河南小麥,用于制曲時,曲塊通透性好,曲胚還具有易成型、不易碎的特點。此外,小麥不僅是制曲的主要原糧,還是仰韶酒業九種釀酒原糧之一。在仰韶彩陶坊的“九糧釀造”工藝里,精選的河南小麥與高粱、玉米等八種糧食在酒窖中相遇,共同織就了獨特的仰韶陶融香。
自2014年開始,每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上,仰韶彩陶坊都作為供奉酒,出現在黃帝圣像前。這瓶酒里,有河南小麥的質樸,有彩陶的厚重,更有中原人對土地的敬畏。從七千年前的彩陶酒器到今天的彩陶酒瓶,變的是釀酒的工藝,不變的是對糧食的珍視。仰韶彩陶坊的九糧配方里,藏著對“一方水土養一方酒”的深刻理解——河南的小麥,不僅養活了數千萬人口,更釀成了陶香四溢的文明密碼。下次舉杯仰韶酒時,請細細回味,那是中原糧倉的饋贈,是七千年來人類與土地的默契,更是一瓶酒對故鄉最綿長的告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