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陽光灑落在云南臨滄市邦東鄉(xiāng)連綿起伏的茶山上,一壟壟古樹茶抽出嫩綠的新芽,空氣中彌漫著清冽的茶香。村里家家戶戶都在為頭春茶的采摘忙碌著,退伍軍人楊中清大哥家也不例外。他正和妻子一遍又一遍地檢查著捻揉機、烘干機和防潮架,此時,楊中清大哥黝黑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臨滄臨翔滬農商村鎮(zhèn)銀行村居服務工作小組再次對邦東鄉(xiāng)楊中清大哥進行貸后回訪。
春茶飄香時再訪老熟人
楊大哥的茶廠坐落在半山腰的茶林中,鋼架結構的鋪曬木架上晾曬的茶餅泛著油潤的光澤。回憶起七年前,退伍回鄉(xiāng)的他懷著“讓深山好茶走出去”的心愿,向臨滄臨翔滬農商村鎮(zhèn)銀行申請了第一筆50萬元的貸款,從此與該行結下了不解之緣。該行客戶經(jīng)理字俊丞翻動著泛黃的信貸檔案說道:“從最初的一般授信貸款到現(xiàn)在的惠興貸,我行累計為楊中清大哥提供貸款扶持150萬元,看著他家茶坊從兩口鐵鍋發(fā)展成標準化車間。”
泥石流沖垮了倉庫,卻沖不垮他的脊梁
2022年10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泥石流席卷了楊大哥家所在的寨子。洪水裹挾著砂石沖垮了他家存放茶葉的倉庫,300多斤曬青古樹純料被泥漿淹沒,精心養(yǎng)護的5畝古茶樹也被沖倒了一大片。他的姐姐被泥沙裹挾著沖出上百米,卡在石頭縫中,所幸撿回一條命。站在廢墟前,這位曾在邊疆駐守8年的退伍老兵紅了眼眶:“沒了茶,孩子的學費、老人的藥費,全都沒了著落。”作為村居小組外派信貸員,字俊丞在入戶調研時,看到楊大哥家開裂的土墻和散落的茶筐,心里沉甸甸的。但更讓人揪心的是他的沉默——這個曾在邊疆哨所扛過無數(shù)嚴寒酷暑的漢子,此刻卻像被抽去了筋骨。
“這筆貸款,給了我希望”
字俊丞將具體情況向行領導匯報后,該行行領導給出了“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肯定答復。在專項政策支持下,結合村居業(yè)務的特性,該行為楊大哥開通了“綠色通道”:從資料收集、會議討論、授權審批到款項入賬,僅用了4天時間。他用這筆錢重修了鋼結構倉庫,購置了自動炒茶機,還雇人清理了被掩埋的茶園,并拉著隔壁受災鄰居一同重建。
今年頭茬采摘前夕,再次來到楊大哥家走訪。新倉庫里,晾茶架整齊排列,電焙籠和其他制茶設備正在做最后的質檢;茶園里,補種的茶苗已躥到半人高。“你們看!這是用貸款買的揉捻機,現(xiàn)在一天能處理鮮葉500斤!”楊大哥的妻子捧出剛采摘的春茶芽,一芽二葉,顆顆飽滿。最讓人欣慰的是,兩口子把隔壁受災鄰居也拉進了自己的初制所,手把手教他們標準化制茶。“部隊教會我不拋棄不放棄,現(xiàn)在我也得帶著周邊的人把日子過紅火。”
搖響茶馬古道新駝鈴
剛坐下,楊大哥就執(zhí)意要求我們品嘗一下他家的古樹茶。一品茗香,滋味甘甜,在茶香氤氳中,他有些哽咽:“要是沒你們的幫扶,我這會兒可能還在工地搬磚還債……現(xiàn)在好了,女兒明年的補習費,都在這茶尖尖上攢著呢!”臨別時,夕陽西下,陽光透過樹葉,斑斑點點灑在他的背上,那背影仿佛還是當年戍邊的戰(zhàn)士,只是手中的鋼槍換成了炒茶的鐵鍋。
歸途中,漫山茶樹在春風中沙沙作響。臨滄臨翔滬農商村鎮(zhèn)銀行行長錢平看著車窗外的景色,說道:“我們要向這些制茶人學習,不僅要學會掌握火候般的精準風控,還要具備慢工焙香的耐心,更要有面對困難堅韌不拔的毅力!”下一步,該行將加大村居業(yè)務資金幫扶力度,讓這片千年茶鄉(xiāng)飄出更醇厚的幸福滋味,讓金融暖流浸潤每一寸需要它的土地,讓那些被天災擊倒的脊梁,在希望中重新挺立。(段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