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汽車如何處理?還有沒有再利用價值?在滁州市鳳陽縣有一個園區,它從報廢汽車拆解起步,將這些看似無用的破爛“變廢為寶”,“拆”出來百億元的大產業。
在鳳陽縣循環經濟產業園里的這家企業,拆解車間里正上演著工業化的精密流程演繹的“變廢為寶”魔法。每天約150輛報廢汽車在此開啟重生之旅,經過拆解、破碎、分揀等流程被分解為多種可循環物資。
滁州市洪武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炎
像車身上的廢銅、廢鋁等有色金屬,我們是直接交給有色回收加工企業;像廢塑料、廢玻璃等我們是交給下游的利廢企業回收再利用。
作為園區循環經濟的“鏈主”企業,洪武公司不僅構建起汽車拆解的全流程體系,更吸引了二十多家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讓原本“退休”的汽車零件,在產業鏈的精密咬合中煥發新生。
滁州市洪武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仁國
離我們不遠就有一家玻璃加工企業,我們拆下來的玻璃可以送到它那變成漂亮的工藝品;附近還有做再生鋁的,把鋁部件回爐再造,可以說在這個園區里,就能實現對一輛報廢汽車“吃干榨盡”。
然而就是眼前這個花園式的產業園區,在上個世紀90年代還曾因人工拆解,作業方式粗放不規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滁州市鳳陽縣劉府鎮居民胡宗家
以前走在路上,都能聞到刺鼻的汽油味,部分人是賺了錢了,環境卻越來越差。
痛定思痛的鳳陽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產業重構:關停取締150多家散亂污企業,投資超過20億元建設標準化園區。引入物聯網監管系統對危廢實施全程追溯。當傳統作坊升級為智能工廠,黑色油污化作碧水藍天,這個曾經的環境“負資產”,蝶變為全國唯一一家以報廢汽車為載體的“國家礦產”示范基地。
滁州市鳳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徐懷東
以前的發展方式是傳統的、粗放的,造成資源能源高消耗、生態環境高污染,綠色轉型勢在必行,以“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資源化利用”為主導,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在循環經濟的賽道上,鳳陽的探索不斷向縱深推進。通過布局新能源汽車拆解中心、光伏組件回收基地等新業態,園區正構建“再生資源—精深加工—高端制造”的全產業鏈。從常州整體搬遷而來的拓美威集團,就是被完整產業鏈所吸引。企業將廢銅熔煉成電子級銅箔,產品應用于5G基站和新能源電池。
安徽拓美威銅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冀兵
這個園區綠色循環產業鏈很齊全,政策支持和政務服務也非常到位,公司投資50億元的三期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項目達產后能實現產值超300億元,解決1000人的就業問題。
如今,這個“吃廢吐金”的園區已經逐步形成了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裝備制造、再制造、配套產業等6條循環產業鏈條協同互補的發展態勢。2024年,園區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74.38億元,同比增長27.03%。
滁州市鳳陽縣循環經濟產業鏈常務副鏈長史學軍
持續秉承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重點對接有色金屬深加工、新能源汽車拆解、光伏組件回收利用等產業鏈頭部企業,推動產業鏈向中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派生,力爭2025年實現經營總收入超過600億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