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珊珊
近期,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打出穩市“組合拳”,新一輪增持回購聲勢浩大。據不完全統計,4月7日以來已有至少48家中央企業宣布增持回購計劃,地方國企也積極出手以“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信心。
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相關部門密集部署,適時推動國企市值管理制度從“建起來”到“轉起來”,引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強化市值管理工作。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系列舉措短期內有助于穩定資本市場,長期將推動國企價值重估。
央企加快探索實踐市值管理 打出一套“組合拳”
國務院國資委4月8日表示,將加大對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導,引導中央企業持續為投資者打造負責任、有實績、可持續、守規矩的價值投資優質標的,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作出貢獻。而自去年國務院國資委明確提出,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以來,越來越多的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加快探索實踐市值管理,這次更是快速響應,通過增持回購、資產注入、并購重組等一系列金融工具,打出一套“組合拳”。
4月11日,中國化學(601117.SH)發布《關于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基于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及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并維護公司及股東利益,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化學工程計劃以3億元至6億元資金增持中國化學股票,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此次增持是中國化學工程繼今年2月完成前次增持計劃后發布的新一輪增持計劃。中國化學表示,公司高度重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系統推進價值創造與價值傳播體系建設,持續構建公司質量與股東回報同步提升的長效機制,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讓全體股東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為引導市場價值與內在價值趨同,國有大股東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金風科技(002202.SZ)在3月29日發布2024年年報的同時,也發布了市值管理制度。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工業報表示,金風科技的市值管理需以“技術+全球化+服務化”為核心,通過業務升級和資本工具協同穩定估值。年報中,金風科技明確表示,為加強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提升公司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回報,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公司應當聚焦主業,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時可以結合自身情況,綜合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現金分紅、投資者關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購、其他合法合規的方式促進公司投資價值。
目前中國石化集團正在推動實施所屬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專項行動,制定了常態化市值管理機制,將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現相關指標納入上市公司績效評價考核。通用技術集團成立了集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專班,積極開展有利于提高投資價值的并購重組,有序推進相關上市公司股票回購。中國華電加快推進將優質資產注入資本市場,著力打造新能源上市平臺,同時推進華電國際并購重組、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不斷增強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地方國資穩市政策呈現高度的協同性和系統性
上海、四川、安徽等多地國資委也密集出臺相關政策,組織引導轄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工作。例如,上海市國資委4月8日印發《關于加強我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從并購重組、股票回購增持、投資者回報、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等六方面,支持監管企業和上市公司用好各類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
此次國資系統還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同。廣東證監局聯合廣東省委金融辦、廣東省國資委和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4月11日召開廣東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座談會,強化國資國企上市引領支撐作用,堅定維護資本市場穩定。4月9日,山東省國資委與山東證監局在濟南市簽署《關于推動山東轄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并就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增持工作進行了座談。
“當前,中央企業、地方國企通過股份增持回購、并購重組等一系列市值管理舉措,釋放出強烈的維穩信號,有效緩解了市場的恐慌情緒。”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昌明對媒體表示。
“此次地方國資穩市政策呈現出高度的協同性和系統性。地方國資委聯合證監局等部門,通過增持、回購、優化分紅政策等方式多管齊下,形成‘政策工具箱’的合力效應。”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說,地方國資的舉措不僅是為了平抑市場短期波動,更強調建立“長期看質量、制度看治理”的穩健機制。
朱昌明也表示,國企的市值管理是一項長期戰略管理行為,建議未來應強化市值管理差異化考核,以此倒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定差異化市值管理計劃。首先,以高質量發展為基本前提,通過提質增效、科技創新、市場化改革夯實市值管理工作基礎。其次,提升資本運作效能,圍繞提高主業競爭優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實施并購重組。此外,統籌謀劃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等其他市值管理舉措。
前金融從業者、現央企從業者,深圳東風環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雙對中國工業報表示,第一,宏觀調控屬性,國有上市公司肩負著巨大的歷史使命和市場使命,是特殊時期的市場調節器,對經濟穩定具有社會擔當;第二,資本金融工具運用較少,大部分國有企業在實現IPO后,基本很少利用資本優勢,尤其在定向增發,股票質押,回購等金融工具的使用上確實缺乏動力,國有資本在資金,資源,研發能力,產業布局落地上具備絕對優勢,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國有資本會加大對金融工具的使用;第三,股市的基礎定價和國有資本定價水平偏低,目前國內股票市場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和完善,股票市場的價格基本趨于平穩,價格相對理性,隨著中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業在世界份額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向好,增持自身股票也是國資對宏觀經濟和自身企業發展的肯定,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第四,國有資本的成長推動中國民營經濟的市場競爭力,迅速帶動民營經濟市值和產值,使中國產業全球化能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吸引更大的國外資本進入國內市場,在中美貿易戰中爭取更多的同盟,立于不敗之地。
獨立經濟學家、致誠卓遠創始人北京大學金融校友聯合會副會長史帆對中國工業報表示,目前實體經濟整體資本回報率走低,是由我國生產從以往的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后的必然趨勢。當前的資本回報率下,私人資金已經很難在如此低的回報率的情況下繼續大量流入風險資產。這些資金流入無風險的存款,最終造成總需求不足是當前最主要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公有資金承擔起支撐風險資產成長的大梁,才能夠繼續使得經濟穩步向前。公有資金如果買入足夠多的企業且持有期限足夠長,由于此消彼長的緣故,那么風險將相互抵消,最終使得風險資產變為無風險資產。上市公司作為整體過去十年來利潤占GDP的比例一直穩定在4.4%上下,當前市值回報率在6%以上。私人不愿持有風險資產轉而持有存款,同步發行國債收回存款,并以此支撐大量購入上市企業股權,既可以實現無法回流會經濟體的資金繼續回流會經濟循環,在該過程中,資產端收益率6%以上,負債成本為2%,還可獲得4%的風險溢價。當前國有股增持只是這個大環境下的一小部分,從長期看,公有資金大量持有風險資產,以穩定風險資產的價格,并實現風險資產增速和經濟整體增速的匹配是一個經濟底層規律決定的必然事件。市場的每個參與者都應該仔細思考這一路徑最終如何在中國達成。
某投資機構投資經理黃先生對中國工業報表示,分紅和回購從去年就開始了,賺錢了,對有的央企,股東治理更加成熟,對另一些央企,是為了維持市值,這種分紅和回購長期來看意義不大。
專家建議拓寬股票回購再貸款覆蓋范圍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中國工業報表示,美國宣布對貿易伙伴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之后,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中央匯金公司是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重要戰略力量,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4月7日,中央匯金公司公告稱將持續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央行表態為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再貸款支持,將為中央匯金公司增持ETF提供充足的“彈藥”。央行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向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有助于穩定資本市場預期,給資本市場吃下一顆強力“定心丸”。2024年10月,央行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及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工具等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政策工具,受到市場歡迎,在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提振市場信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這兩項政策工具加碼實施的空間還很大。我國國內市場大,經濟韌性強,宏觀政策儲備充足,調整空間較大。從貨幣政策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具有進一步加大實施力度的條件。未來,只要市場有需要,降準降息等政策措施都可以隨時出臺。
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供給、改善需求,暢通國內經濟循環,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更加穩固。尤其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后,隨著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實,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我們看到,自去年9月26日以來,上證指數已累計上漲11.37%,呈現出了積極變化。日前,中央匯金、中國誠通、中國國信等市場主體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紛紛表態增持股票及ETF,一方面傳遞出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堅定信心,一方面以“真金白銀”表達對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為資本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有助于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從長遠看,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穩健發展具有堅實基礎。
董希淼說,對銀行而言,用好專項再貸款資金,向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提供貸款,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可以此為契機擴大有效信貸投放,營銷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及其股東,穩定貸款規模,夯實客戶基礎。在“資產荒”的情況下,這對銀行而言具有積極作用。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應明確準入條件和規則,堅持必要的標準,防控好金融風險。利用專項再貸款資金提供貸款,用途是回購、增持股票,但股票價格往往波動較大。銀行可與借款人加強溝通,綜合采取股票質押、資產抵押以及第三方擔保等多方面措施,加強信貸風險管理。
目前,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僅面向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董希淼建議拓寬再貸款覆蓋范圍,鼓勵中小銀行積極申請再貸款,讓更多金融機構利用再貸款低成本資金,支持更多上市公司及其股東回購、增持股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平穩運行和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