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拖攜東方紅智能拖拉機亮相并進行作業演示。
■中國工業報記者 霍悅
61.7%,環比提升2.6個百分點,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4月7日發布了3月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6個一級指數全部在景氣區間。
“3月正值農機市場的傳統旺季,加之2月經理人信心指數的大漲,雙重因素導致AMI環比、同比實現雙增。”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信息咨詢部主任張文博表示,具體來看有三個突出特征:經營效益兩連增,持續高位;客流量爆棚,人氣創三年新高;多數細分市場環比提升,同比下滑。
與農機市場呈現出的高景氣相呼應,一大批智能化、綠色化的農機裝備陸續投入春耕一線。在日前舉行的2025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上,先進高效前沿技術集中亮相,展示中國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當前,農機行業正處于“政策+技術”加速洗牌的關鍵節點,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在東吳證券分析師周爾雙看來,一方面,以糧食安全為背景,機械化率的提升使得農機行業市場空間持續擴張。另一方面,在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下,大型化、高端化產品日益見長,行業競爭格局持續改善利好龍頭。
“糧價筑底反轉,也帶動了農機需求提升。”周爾雙介紹,2024年9月,國家發改委公布2025年至2026年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1.19元/斤,在國際糧價“過山車”背景下,我國小麥最低收購價連續五年上漲。2025年1-2月,江蘇和福建等地區小麥成交價達2412元/噸-2528元/噸,同比提高5%,糧價筑底反轉趨勢明顯。
政策東風再起行業迎發展機遇
國務院常務會議最新部署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措施,為農機行業注入強勁的政策動能。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有關措施。會議指出,農機裝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支撐。要堅持面向農業需求、聚焦重點領域,從突破基礎技術、完善創新體系、培育優質企業、打造產業集群等方面綜合施策,加快標志性產品研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做好鑒定檢測認證,強化質量監督管理,促進農機裝備產品加快升級。
國務院常務會議最新部署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措施,為農機行業注入強勁的政策動能。會議強調“要用好用足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措施,加強中試驗證和熟化應用,促進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市場推廣”,不僅對農機行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更勾勒出農機產業轉型升級的清晰路徑。
而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也明確提出推進農機裝備全程全面升級。加強大型高端智能農機、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等農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研發應用,加快實現國產農機裝備全面支撐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打造重要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建立上下游穩定配套、工程電子等領域相關企業協同參與的產業格局。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推動農機裝備研發制造、熟化定型、推廣應用銜接貫通,實現種養加全鏈條高性能農機裝備應用全覆蓋。
從政策導向看,無論是部署還是《規劃》,都突出需求導向,要求面向農業需求、聚焦重點領域,推進農機裝備全程全面升級;強化創新驅動,從基礎技術突破到創新體系完善,形成全鏈條創新生態,加強大型高端智能農機、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等農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研發應用;注重系統施策,通過培育優質企業、打造產業集群等組合拳,建立協同參與的產業格局。
從產業維度觀察,核心技術領域將迎來突破窗口期,特別是高端智能農機、丘陵山區機具等短板領域將加力補齊;農機頭部企業有望通過創新資源整合提升市場集中度,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區域性產業集群建設將加速,形成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實現種養加全鏈條高性能農機裝備應用全覆蓋。
創新驅動升級明星產品齊亮相
2025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上,中國一拖、濰柴雷沃、江蘇沃得、江蘇常發、中聯重科、約翰迪爾、久保田等國內外知名農機企業紛紛帶著自己的明星產品前來參展,展示其最新的產品和技術。
可以預見,在政策利好的持續釋放下,農機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黃金期。政策支持始終與產業升級相伴相生,對于農機企業而言,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在這場高質量發展競賽中贏得先機。
“企業在開發產品時,要理解用戶的需求,避免因過分癡迷于技術,忽視掉對解決復雜工作條件下實際問題的關注。”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趙剡水提醒,未來的農機研發工作需要做好跨界融合。跨界并不止于“跨”,也要積極學習并內化對方領域的知識成果。
在河南駐馬店,不久前剛結束了一場農業機械行業的年度盛會——2025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中國一拖、濰柴雷沃、江蘇沃得、江蘇常發、中聯重科、約翰迪爾、久保田等國內外知名農機企業紛紛帶著自己的明星產品,展示其最新的產品和技術。
至于動力換擋拖拉機產品領域,更是上演了一場“神仙打架”。
中國一拖展區匯聚了多款動力換擋/換向拖拉機,包括東方紅LP2604-C、LMA2004-C、LXM1604-C以及MY1204-9C等,其馬力范圍從120至260。雷沃無級變速與動力換擋智能拖拉機矩陣收獲了諸多關注,已實現80-320馬力全系列動力換擋拖拉機的商品化,通過電控按鈕或推桿操縱,機手無需踩離合便可實現換向、換擋的電控操作,操作便捷性、能效和可靠性均實現了飛躍。中聯重科帶來的PZ3004動力換擋拖拉機,是針對大面積、長續航的作業環境打造的全新產品,通過技術升級進一步優化換擋平順性與駕乘舒適性,搭載電控智能提升系統,可高效完成深翻、深松、耙地等高負荷作業。
不僅如此,東方紅SH504M丘陵山地拖拉機也備受矚目。這款產品作為中國一拖近年來“補短板”戰略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繼東方紅MH804系列丘陵山地拖拉機后馬力段延伸的產品,可以適應更多丘陵山區的作業需求。
在收獲機械展區,雷沃谷神GK6126、GM5125小麥機、CE04玉米機、CF04莖穗兼收機、HA3125花生機與RG系列旗艦履帶機組合亮相,實現了智能化升級。例如,新款雷沃谷神GM5125小麥機采用加長三段滾筒設計,作物通過更加順暢,脫粒速度更快。同時,其切碎器可實現秸稈切碎與排草的快速切換,充分滿足了用戶對高效作業的需求。
滿足差異需求開辟市場新路徑
滿足細分市場需求之外,行業企業還通過制定一攬子農機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定制化的農機產品和服務,開拓市場新路徑。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多樣化和精細化,不少用戶對農機產品的需求也呈現出差異化的趨勢。部分農機企業通過推出滿足特定需求的差異化農機產品,實現產品增量。
對于跨界進軍農機行業的中聯重科(000157.SZ)來說,公司2024年年報中農業機械板塊增速亮眼。報告期內,中聯重科農業機械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122.29%。
“烘干機穩居國內第一,小麥機穩居國內第二,拖拉機規模、利潤大幅增長,并持續開拓玉米機、播種機、甘蔗機、水稻機板塊,有望實現快速增長。”周爾雙表示。
而從全國性的行業展會到春耕的田間地頭,中聯重科農業機械也將科技智慧融入農業生產的每個環節,打造了一系列高端、智能、綠色農機產品。中聯重科水田拖拉機和履帶式旋耕機開展耕整作業,改善土壤結構與肥力,為后續水稻種植做好準備。搭載“中聯智駕”系統的水稻插秧機按照規劃線路自動行駛,在“北斗”定位技術的加持下,實現厘米級精準插秧作業,為水稻插秧環節提供更智慧的解決方案。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靈活盤旋在農田上空進行施肥作業。
國內春耕期間,農機出口市場迎來新機遇。作為我國農機出口大省,浙江今年1-2月農業機械出口額達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7%。出口額快速增長的背后,是當地不少農機企業根據不同國家市場的特殊情況,進行差異化、個性化定制,不斷研發新產品。
由于浙江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區地貌,山地坡度大、地形復雜。因此,用途多樣、適應性強的“小農機”——手扶拖拉機,便深受海外客戶的青睞。它由兩個部分構成,前部是發動機,后部是用于耕作的農具,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機多用”。通過幾個固定的螺絲可以更換不同的農具類型,從而在山地、丘陵等地貌進行旋耕、播種、收割等多種作業。
滿足細分市場需求之外,行業企業還通過制定一攬子農機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定制化的農機產品和服務,開拓市場新路徑。一系列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展會供需對接等配套服務舉措,也在加速落地。位于浙江金華的中非農業科創園,建成后園區將模擬非洲的氣候條件,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并推廣各類農機設備,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