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睿適
隨著2016年中報的陸續發布,上市公司高管的辭職公告也逐漸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僅7月26日一天,就有量子高科、掌趣科技、樂通股份、達意隆、上海綠新、湖北廣電、天通股份7家上市公司發布高管辭職公告。
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涉及高層人事變更的公司約有909家,合計發布2052條辭職公告。
按照一般情況,上市公司高管變動對公司來說大多屬于負面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份,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高管辭職公告后,公司股價反而出現大幅上漲。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有部分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辭職后,往往會伴隨著如重組等重大事項的公告披露,因此,才會出現公司高管辭職后公司股價反而上漲的情況。
請辭數量可觀
雖然說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如今的辭職潮與以往略有不同的則是高管集體辭職的上市公司數量逐漸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7月26日,年內包括全聚德、科融環境、中毅達、中鎢高新、寶塔實業、深信泰豐、華新國際、九芝堂等15家上市公司都出現高管集體辭職的情況。
在這些集體辭職給出的原因中,多數為個人原因或工作原因。如全聚德對于董事長王志強、總經理邢穎、董事會秘書施炳豐、董事張冬梅辭職的原因,給出的就是工作變動原因。同在7月份,科融環境出現7位高管集體離職,公司披露的辭職原因大多是個人工作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上市公司辭職的高管數量高達10余位,甚至有上市公司管理層陷入寥寥無幾的窘境。對此,分析人士指出,核心高管突然離職有可能會給公司帶來短時間內的不穩定,會對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或應強化減持限制
眾多周知,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辭職對于一家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場人事地震,而地震之后對公司的影響也無疑是巨大的。但讓人不解的是,為何上市公司在披露如此重大事項的時候卻偏偏以輕松的態度表達,然后再由市場各路人士自行進行猜測。
那么,為何市場會對高管集體辭職產生各種猜想呢?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如果涉及借殼上市等重大事項的話,上市公司的原班人馬自然要給新主讓路,高管的集體辭職就順理成章。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公司披露的高管辭職理由只是簡單地提及了高管辭職是因為工作變動或個人原因,具體的原因敘述語焉不詳,這種公告實際上是不完整的。
事實上,高管集體辭職除了存在重組等重大事項的可能性外,還有可能是公司經營不善導致業績下降,大股東擬變更主營業務或是更換管理層的可能性。
當然,近幾年之所以上市公司高管集體辭職現象增多,主要原因還是高管為縮短減持時間。為了能在辭職后半年后減持獲利,已經有不少上市公司失去了大量高管。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高管為了早套現而離職,甚至出現集體離職的情況,這將對公司經營和股價造成負面的沖擊和影響。上市公司的公告還需要進一步披露相關詳細的信息。甚至有專家指出,應該在監管政策上進行更詳細的規定,如加大辭職高管減持的限制等相關政策。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