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天鋼工業旅游景區,駐足欣賞鋼渣制成的藝術品;走進成都市東郊記憶園區,“打卡”非遺皮影數字藝術光影秀、火車頭非遺市集;深入牛奶工廠,近距離了解一杯奶的制作全流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游客愿意去感受工業和旅游跨界融合的“新風景”。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一種將工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新興旅游形式,工業旅游既是工業轉型的重要戰略支點,也豐富了旅游內容的品類,成為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工業旅游多點開花
機器人“小柒”在前臺實時答疑解惑;銀河通用機器人在進行藥店無人值守場景演示;優必選的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在執行分揀作業展示……走進位于北京經開區的“機器人大世界”,游客們紛紛打卡拍照、與機器人互動。
“作為北京工業旅游示范點之一,‘機器人大世界’向公眾集中展示了機器人產業技術趨勢和應用場景,讓游客可以沉浸式地感受機器人創新的活力,這里的日接待量最高可達200多人。”北京亦莊機器人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玲告訴記者,未來他們將進一步開放科普教育體驗中心,并在展覽館旁設立機器人餐廳、主題酒店等,讓游客擁有更加多元的旅游體驗。
在北京經開區,從打卡空天城堡科普研學基地,到走進小米汽車工廠感受智能制造的“黑科技”,再到進入藍箭航天北京研發中心,動手操作真實的火箭零部件……工業旅游正在悄然興起,讓“工業硬實力”轉變為“文化軟實力”。
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經開區將依托現有的超過100個工業科技旅游點位,計劃推出多個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旅游產品和特色旅游線路。
在青島市,青島啤酒博物館讓“老廠房”變成了當地旅游“新地標”,每年游客接待量超過160萬人次。在這里,游客可以同時參觀青島啤酒百年前的整套釀酒工序設備和現代化的智慧“燈塔工廠”,古今生產線展現出工業科技的變遷。
“通過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文旅業態的創新,我們正充分保護、利用、開發工業遺產。”青島啤酒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博物館的陳列品,如1896年的西門子電機、1903年的糖化鍋、古老的發酵池等是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代表性的工業遺產資源。此外,博物館還深挖啤酒文化內涵,跨界聯合打造了覆蓋生活禮品、休閑食品等近20個產品大類超500款產品,如啤酒花系列護膚美妝產品、“啤言啤語”生活潮物系列,讓工業文物“活起來”。
據記者了解,目前多地正積極推動工業遺址的旅游活化利用、工業科技的旅游沉浸體驗和工業生產的旅游場景展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先后公布兩批共122家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六批共232家國家級工業遺產,10家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
地方支持舉措接連出臺
工業旅游“多點開花”的同時,系列政策部署正持續發力。
今年2月,北京發布《北京市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稿)》(下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特征初步顯現,新培育5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0個北京市工業旅游示范點和一批工業文化研學實踐教育試點示范基地。到2029年,北京成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城市和重要工業旅游目的地,工業旅游發展水平、國家級示范基地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實施方案》還提出,聚力打造先進智造深度體驗游、南箭北星科學探秘游、老工業煥新復興游、工業潮流創意游、智駕品鑒山水休閑游等五條精品線路,引領現象級潮玩新體驗。
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經開區將用好京津冀、亦莊新城科技和文旅資源,推動工業科技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發展。
不僅是北京,上海也在今年2月印發了《全面推動上海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將工業旅游提升至城市文旅融合發展的戰略高度,并明確提出推動上海工業博物館建設。此外,山東提出將培育山東特色工業旅游品牌,推進“知名景區+工業旅游企業”模式。
與此同時,多地還明確借助新興技術打造升級工業旅游新體驗。例如,上海提出集成運用大模型、元宇宙、區塊鏈等技術,用科技提升文化產品表現力傳播力感染力。湖南明確,通過數字科技賦能,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以5G技術為基礎,融入3D電影、4D成像、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新場景。
在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產城融合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陳偉看來,工業旅游是二產與三產融合的重要領域,是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增長點,同時具有“工業科普”的社會價值。
陳偉同時表示,當前各地加快推進工業旅游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舉措之一,對于激活地方經濟發展潛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工業遺產的旅游開發一方面使得老廠房煥發了生機,另一方面也對保護工業文明、留存城市記憶、促進城市更新起到了一舉多得的積極作用。
需做好差異化特色化布局
受訪專家表示,工業旅游作為一類新興的文旅項目,逐漸獲得青睞。但整體來看,當前工業旅游仍處于初級階段,有較大提升空間。
武漢大學景園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韓晗表示,部分工業旅游特別是工業遺產改造的旅游項目,缺乏前瞻性的規劃,規劃中沒有提供綜合性的設施以及富裕的預案空間,若只根據目前的市場需求進行旅游規劃,很難帶來持續性的經濟效益。
陳偉也表示,目前很多工業旅游項目的策劃在內涵挖掘、與所在城市文化融合、科技應用、新業態培育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時一些工業旅游項目往往缺乏流量支撐,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
加強頂層規劃、做好差異化設計是重要著力點。陳偉建議,鼓勵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循序漸進開發,避免“攤子鋪得太大”“園區建設千篇一律”,同時加強國家層面的指導,搭建有效的同業交流平臺,加速經驗傳播。
“工業旅游抓住發展機遇期的同時,也離不開打政策組合拳。”韓晗說,由于工業旅游涉及文化、旅游、工業、景區規劃等多個方面,需要多方協同,探索打造標桿性項目,避免項目間同質化競爭。
工業旅游也離不開運營的作用以及重視IP打造。“由于一些工業企業對于旅游開發并不專業,了解受眾需求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探索。”孫玲建議,旅游開發方可與專業研學基地和旅行社進行合作,來較快補足運營方面的不足,積累相關經驗。
陳偉說,工業旅游具有自身特性,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文化旅游項目,這方面的運營團隊和人才嚴重短缺,導致運營能力普遍不足。未來可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開放工業旅游資源,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和保護民營資本投資和參與熱情,真正形成靈活高效的市場化運營機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