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頭建起大舞臺,人人都能當演員,這都是金柱、天璽二位鄉賢的功勞啊!”“自從有了大舞臺,白天夜晚有戲看,幸福日子唱著過,社會和諧家家樂,鄉鄰們可高興了。”眼下,在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人們一提起著名鄉賢自投資金興建大舞臺的事,無不交口稱贊。
百花競艷的仲春時節,來到全國曲藝之鄉--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在鎮領導陪同下,行止鎮東一公里遠的郭街村。遠遠望去,可見一座彩旗招展的大舞臺格外醒目,臺上燈光照明設備齊全,音響器材完備;臺下,一排排固定式座椅排列整齊;舞臺上方,代表著古鎮盛名的“博望坡百姓大舞臺”閃著銀光,這簡直就像一個鄉間露天大劇場!
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文化建設
“這個百姓大舞臺是由郭老莊村的王金柱、王張橋村的向天璽二人自行設計建成的。之前,他們都在外地務工經商,而且酷愛曲藝,直播間里都擁有萬余粉絲,稱得上博望坡上‘大網紅’。”博望鎮主管文化宣傳的副鎮長楊柳青介紹說:“新建的博望坡大舞臺其實是個大劇場,整個劇場占地900多平方米,舞臺采用鋼架結構,頂罩彩鋼瓦,臺面使用厚鋼板焊接,臺下設置鋼質連椅,最多可容納觀眾3000人以上。”
農民自籌資金建舞臺,自行組織演藝團隊,這在方城縣還是第一家,舞臺建成一個月以來,自行組織樂隊,自己購買樂器,采取每天下午、晚上搞演出的辦法,廣大文藝愛好者紛紛報名當演員,至今已有180多名“群眾演員”登臺獻藝,場內觀眾天天滿座。同時,隨著手機直播的‘云端’宣傳,吸引湖北、四川、洛陽、平頂山等省內外的80多名文藝愛好者前來參演、學習,就連河南省著名的“梨園春”劇組也將于近期前來參觀、指導……”
據王金柱介紹,他和向天璽均已在外務工經商多年,有著熱愛文藝演唱,熱愛網絡直播,樂于奉獻社會的共同志向。眼見得當地群眾一天天富起來,他們對業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強烈。但是,各村普遍存在著廣場設施不配套,無音樂器材,無可靠演藝場地,能拉會唱者散居于各村,缺乏統一組織引導等共性問題。“博望鎮是國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曲藝之鄉”,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演藝條件為博望的文藝復興作出貢獻”向天璽說。
“分時制”演藝激活鄉村文化
春暖花開時節,有著共同志向的向天璽、王金柱二人在博望鎮村黨組織和愛心人士、志愿者的支持下,全身心投入了選場地,購材料、建舞臺,招演員,搞宣傳的大舞臺籌建工作。不懂技術,他們就聘請專業“高手”搞規劃,作指導;所需資金,二人合伙籌集;下力活,他們自己動手。經過20多天的緊張施工,這座具有鄉村刷場功能的“博望坡百姓大舞臺”終于建成了。
“我們創辦大舞臺,一是出于自己能唱愛跳的演藝功底;二是致力改變群眾文化生活單調的現象,要憑借自身努力,給鄉親們建一個想唱就唱,想看就看的娛樂陣地。”王金柱說:“大舞臺建成以來,我們充分考慮農村人的工作、生活等習慣,并兼顧老年人和年輕人對曲藝文化活動的不同愛好,合理安排演出時間。老年人愛看戲,而且晚上出行不便,就在每天下午搞戲曲表演;在晚上的演出中,則根據年輕人的不同愛好、不同演藝技能,讓他們各盡所能,唱歌、跳舞、吹拉彈奏均可上臺。這樣,百姓大舞臺真正成了群眾展示才華,休閑娛樂的百姓游樂場。”
興辦大舞臺,確實離不開博望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愛心人士的協調組織。近一個月來,博望鎮黨委政府多位領導到場指導,幫忙解決實際問題,相鄰行政村的倪金廣、潘國軍等愛心人士經常動手布置舞臺,維持秩序。潘國軍等商界老板及群眾自發捐款捐物,給予了無私的愛心支持。“天氣越來越熱,我們還打算再投資金,購置器材,在觀眾席搭建遮陽設施,讓鄉鄰們涼涼快快來看戲、過戲癮!”向天璽說。(沈俊偉 李善喜 李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