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暖陽初照,萬物復蘇,希望與挑戰交織。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李本高,在黨員使命的強烈驅使下,毅然踏上駐村之路。當接到駐村“第一書記”任命文件的那一刻,他萬千思緒如潮水般翻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城市的繁華熱鬧,家人的溫情陪伴,讓我眷戀不舍。因家庭困境,家人含淚懇求他向領導申請留下,更讓李本高內心抗拒掙扎。但當目光觸及那份文件,組織多年的培養、省級先進工作者和勞模等榮譽便浮現眼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鏗鏘誓言在耳邊回響,毛澤東“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壯志豪情在心底激蕩。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已然吹響,恍惚間,李本高仿佛看到當年上山下鄉的熱血青年,他們的赤忱與奉獻深深感染著我。最終,他放下個人糾結,義無反顧踏上駐村之路,我深知,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更是報效組織、回饋鄉村的機會。
紅色老區:困境之中盼曙光
瀾滄江畔的平村彝族傣族鄉,是一片浸透著革命熱血的紅色老區。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老區人民守著祖輩傳承的土地,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卻被增收致富的難題所困,發展之路舉步維艱。彝族同胞眼中的迷茫與無奈,讓李本高深感肩上責任重大。經過走訪調研,他意識到產業發展才是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李本高,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就像一束光,照亮這片熱土的振興之路。
姬松茸啟幕:希望火種初點燃
一次偶然的外出考察,李本高了解到了姬松茸。這種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廣的菌菇,瞬間點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他預感它或許就是開啟老區同胞富裕之門的“金鑰匙”。回到村子迫不及待地向村民介紹姬松茸種植項目,然而迎接李本高的是質疑與反對。面對村民的擔憂,他沒有絲毫退縮。帶領工作隊員挨家挨戶上門勸說,耐心講解種植技術、市場前景與經濟效益,還邀請菌業老板入戶現場答疑解惑。
產業筑夢:蓬勃發展陷泥淖
為打消村民顧慮,他多次向鄉黨委、政府領導匯報項目情況。在領導的協調下,永平村成功獲得民族團結示范項目58萬元資金的支持,并引進“云南華閩菌業”攜資121萬元入駐平村鄉永平村。2024年春,首期30個姬松茸大棚的示范種植正式開啟。然而,種植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農戶的技術培訓、天氣變化帶來的影響等問題接踵而至,如潮水般向我涌來,壓得李本高幾近窒息。但他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入戶走訪動員,陪著技術員進大棚手把手示范培訓。終于,在不懈努力下,第一批姬松茸迎來豐收。看著那一朵朵肥美的姬松茸,村民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成功的曙光,讓村民紛紛加入種植隊伍。為解除村民后顧之憂,牽頭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以“黨建+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與企業合作。由企業統一采購設備、提供技術指導并負責產品回收。2024年,農戶鮮菇獲42.5萬元的現金收益,同時還解決了村里半勞力、殘疾等16人在家門口進廠務工的問題。一季的鮮菇加工,他們獲11.56萬元的務工收入。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姬松茸雖然豐產了,但企業卻因市場價格波動,遭遇了產品滯銷的困境,21噸的姬松茸干品積壓在倉庫,無法變現。如今,2025年新一季的菌菇種植即將開始,可資金卻被困在倉庫中,無法回籠,姬松茸產業的發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每一朵姬松茸都凝聚著農民辛勤的汗水與殷切的期盼,從悉心播種到精心照料,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對豐收的憧憬。如今,姬松茸積壓,猶如沉甸甸的巨石,壓在村集體合作社和企業的心頭。新一季菌菇種植的鐘聲即將敲響,可資金卻無法流動,姬松茸產業的發展陷入困境。
誠摯呼吁:攜手破局向未來
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李本高用行動詮釋著駐村書記的責任與擔當。
他明白,每一分努力,都不僅是為改變土地的貧困,更是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回報。紅色革命老區,不僅長出了姬松茸,更長出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在此,李本高向社會各界商家發出誠摯呼吁:懇請伸出援手,助力駐村幫扶。您的每一次采購,都能為脫貧村姬松茸產業注入新的生機,讓永平村合作社和企業能夠回籠資金,重新踏上行穩致遠的發展軌道。無論是用于食品加工、餐飲供應,還是作為特色產品銷售,抑或者您的愛心伴手禮定制,每一份訂單都將帶領駐村隊員親自把關仔細檢查,成為照亮永平村產業前行的一束光,幫助永平村駐村工作隊助力合作社走出困境,在姬松茸產業的道路上繼續耕耘。
未來,在這片希望的紅色土地上,駐村工作隊將與老區人民攜手共進,為鄉村振興書寫更加壯麗的奮斗篇章。(金小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