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月10日從有關渠道獲悉,我國科學家期盼已久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鉆探—IODP349航次近日正式從香港起航。該航次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春峰教授、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林間教授聯合擔任此航次首席科學家,12位中國科學家上船參加科學鉆探任務。
IODP349航次是新一輪十年大洋科學鉆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的首個航次,也是繼1999年ODP184航次后在我國南海實施的第二次大洋科學鉆探航次。該航次采用聯合資助方式實施,由我國和國際大洋發現計劃按7∶3比例落實所需資金,由美國“決心”號深海鉆探船執行,預計歷時62天完成。
本次科學鉆探航次的任務是南海深部構造演化,計劃在南海水深4000米左右的深海盆完成三個鉆孔,總進尺約4000米,將首次鉆取南海形成時期的玄武巖樣本,揭示南海的形成過程和特色,確定南海形成的準確年齡,檢驗引發南海擴張的各種科學假說,分析相應的地質構造運動。
大洋科學鉆探是地球科學領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大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通過深海海底鉆探取芯和觀測試驗,探索國際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我國先后參加了大洋鉆探計劃(1998~2003)、綜合大洋鉆探計劃(2003~2013)和國際大洋發現計劃(2013~2023),預計通過參加新十年計劃迅速提升我國深海地球科學研究水平,為探索海洋奧秘做出新貢獻?!。ū緢缶C合)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