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宣布,2013年濰柴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大關,同比增長24.13%,為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榜的榜眼,規模僅次于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那么一個問題是,千億之后,濰柴的下一個目標是什么?
“打造百年企業、進軍世界500強是我們的濰柴夢。”這是譚旭光當眾給出的答案。
速度背后
2014年1~4月,濰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04.4億元,同比增長22.2%,利潤總額18.4億元,同比增長32.4%;銷售各類發動機25.7萬臺,同比增長5.9%,重卡4.1萬輛,同比增長31%,變速箱28萬臺,同比增長33.8%。
單調的數據背后反映的是企業發展蓬勃有力的生命力。從2004到2013,濰柴用9年的時間,從100億跨越到1000億。
譚旭光把這些成績的獲得歸功于始終以打造百年企業為目標,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內生增長,堅持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努力推動由陸上動力向全領域動力轉型、由一般技術向核心技術轉型、由投資拉動向投資和消費協同驅動轉型、由國內發展向全球發展轉型、由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等五大轉型,才得以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在5月底的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信息發布會上,濰柴集團陳大銓副總經理說,近十幾年來,集團公司秉承“買設備不如買技術,買技術不如買人才”的理念,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第一工程來抓,構筑起了獨具濰柴特色的人才聚集高地。
2009年至今,集團從歐美等國引進了73名高端人才,目前共有4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7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更重要的是,企業根據戰略需要,為引進人才提供重要職位、組建專業團隊、配置優質資源,量身搭建遍布全球的廣闊發展平臺和事業平臺,充分發揮了高端人才的學術帶頭作用和工作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濰柴一直非常重視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建設,堅持以我為主、鏈合創新,持續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多年來,公司對標國際一流企業,不斷加大對儲備技術的研發投入,確保研發費用占總收入的比重在3%以上。
據悉,為了鼓勵創新,濰柴每兩年舉辦一次科技創新大會,在2012年的科技創新大會上,企業一次性拿出2500萬元重獎重大科研項目和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其中單項最高獎金達到200萬元。
在一系列激烈政策的引導下,濰柴先后承擔和參與了18個國家“863項目”、科技支撐計劃、國際合作計劃和科技攻關項目,獲得產品和技術授權專利626項,主持和參與行業和國家標準制定40余項。在行業內率先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藍擎”發動機、國內首款高壓共軌電控系統、缸內直噴天然氣發動機以及新能源“WN20”動力總成,其中“重型高速柴油發動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不一樣的
產品是智慧的載體,也是企業生存壯大的基石。
而濰柴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演繹一曲速度與激情的大戲,與其多元化業務的開展不無關系。
陳大銓介紹說,濰柴以進軍工程機械配套領域為標志,從發動機由配套重型卡車單一市場,逐漸向重型卡車、工程機械、客車、船電等多元市場配套的跨越;以自主研發WP5、WP7,引進MAN大機和VM發動機為標志,構建起了高中速動力并舉、大中小全功率段協同發展的產品布局,實現了由10L、12L單一產品平臺向全系列產品平臺的跨越;以吸收合并湘火炬、成立山東重工等資本運作為標志,圍繞動力總成核心業務,不斷拓寬產業領域,實現了由單一發動機產品向商用車、工程機械、船舶和游艇等多條黃金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跨越。
通過一系列調整,濰柴由2005年之前的單一發動機,發展為目前的整車整機、動力總成、豪華游艇和汽車零部件四大業務板塊,打造了商用車動力總成、工程機械傳動系統、船舶動力推進系統、新能源動力系統和液壓系統等五大核心動力系統,形成了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目前企業傳統優勢產品10L/12L發動機繼續保持行業絕對領先地位;戰略產品5L/7L發動機、MAN大機、博杜安產品逐步擴大市場配套份額;環保型產品天然氣發動機、再制造發動機銷量逐步增長。濰柴發動機已經全面覆蓋重型汽車、大型工程機械、大型豪華客車、大中型船舶、中小型發電設備等領域,實現了在大、中、小各功率段都有核心產品,基本形成了中高速并舉,全系列、全領域發展的產品布局,產品組合競爭優勢初步顯現。
這些產品鞏固了濰柴在中國機械行業的地位,也使得濰柴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實現了千億規模產業的跨越,但這遠遠不夠。
畢竟,在奔向世界500強的目標中,國際化是必由之路。
在記者看來,自2009年,以299萬美元跨國重組了法國博杜安公司,填補了高速大功率艇用動力和工業發電的空白后,濰柴的利用資本手段進行兼并重組的新聞就時而發生。
2012年,濰柴以3.74億歐元重組意大利法拉帝集團,企業全面進入全球頂級游艇制造領域;同年,公司投資7.38億歐元,與德國凱傲集團進行戰略合作,擁有了凱傲集團25%、林德液壓70%的股份,使企業核心技術直接步入全球領先水平,改變了我國高端液壓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可以說通過國際化并購三部曲,濰柴業務結構得到調整優化,企業進入全新業務領域,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并購完成之后,濰柴在推進業務協同、經營國際品牌、規劃海外建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實現由跨國并購向跨國經營的轉變。
比如,意大利法拉利F1車隊建立品牌戰略聯盟,濰柴成為贊助法拉利車隊的第一家中國裝備制造企業,雙方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品牌合作。
身未動思已遠
對于接下來濰柴的動作,陳大銓透露,濰柴將以排放法規升級為契機,成立空氣凈化公司,探索基于“輕資產”運營的商業模式創新,整合后處理五大關鍵零部件技術、供貨等資源,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計劃3年內收入總額突破50億元。
此外,濰柴還會利用產業鏈優勢,組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搶抓市場機遇,用活用好政策,推進新能源核心技術產業化,致力于成為擁有核心技術的全系列、全領域新能源動力總成系統方案解決提供商,規劃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還有探索與主機廠、經銷商、銀行等進行合作,試點推廣“車聯我”項目,為渠道用戶和終端用戶提供金融服務,擴大市場占有率。運用信息化和金融工具,以專享服務、專有配件、專用油品、專屬技術產品和專業再制造5P服務模式,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打造獨具特色的后市場服務平臺。
······這些構想,有的已經在路上。譚旭光表示,2013年,濰柴集團確立了二次創業的企業發展戰略,確立了打造百年企業、進軍世界500強的“濰柴夢”。
而為了讓夢想成真,濰柴將繼續做好產品,打造“最具成本競爭力、最具核心技術競爭力、最具品質競爭力的產品”,用過硬的產品贏得市場、創造價值。
最新動態
濰柴動力與大運重卡攜手打造商用車品牌
6月5日,濰柴動力與大運重卡在山東濰坊舉辦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合作,攜手打造大運重卡商用車品牌。
大運重卡成立之初,就與濰柴動力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在日益繁榮的重卡行業里,大運重卡猶如一匹黑馬,成立時間雖短,卻異軍突起,迅速確立了自己后起之秀的市場地位。這份成績單里當然有濰柴的一份突出貢獻。
作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汽車及裝備制造集團之一,濰柴動力是跨領域、跨行業經營的全球性企業,特別是在動力領域深耕細作,擁有動力總成這一重型汽車完備的動力解決方案。憑借這一核心技術和優異的產品性能,大運重卡自投產以來,濰柴動力就一直是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合作至今,大運汽車累計配裝濰柴發動機近3萬臺,涵蓋了牽引車等多個產品系列,雙方在產品油耗降低、可靠性提升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在行業內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尤其是面對排放標準升級,雙方成功研發試制了符合國四排放要求的產品,為國四排放法規切換做了充足準備。在大運汽車的發展歷程中,濰柴已經與其形成了共贏的局面。
此次簽訂戰略協議,雙方的戰略聯盟關系將進一步鞏固,合作內涵也將深化,合作領域將更加寬泛。
根據協議內容,濰柴動力在繼續為大運重卡提供全面配套的基礎上,依托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優勢,配套范圍將擴大到大運汽車的各個系列產品,雙方將利用各自技術優勢,在中型和輕型汽車領域展開合作,共同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同時,雙方將共享服務網絡,特別是依托濰柴成熟的海外服務網絡,拓展大運汽車的海外市場。在技術方面,大運汽車也將和濰柴加大交流,共同開發新產品,為加快我國商用汽車產業升級步伐,改善社會生態環境做出貢獻。
在簽約儀式上,濰柴動力董事長兼CEO譚旭光表示,發展永無止境,合作促進共贏。濰柴動力將進一步協同雙方優勢資源,在繼續加強重卡產品配套的基礎上,拓寬在中卡、輕卡產品的合作領域,持續提升雙方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我們也將立足產品和服務,加強與大運汽車的溝通交流,為客戶提供最具成本競爭力、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品質競爭力的產品,助推雙方真正實現雙贏。
大運汽車董事長遠勤山表示,自大運重卡投產以來,濰柴一直為其提供著強勁動力,雙方在產品配套、技術研發和銷售服務上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濰柴動力的優勢品牌為大運重卡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與濰柴動力再簽約,是雙方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戰略抉擇,大運汽車將一如既往地珍惜與濰柴動力結下的深厚情誼,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進一步整合汽車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實現雙方資源的充分互補與共享,提升雙方的競爭能力,盡全力為山西、山東兩地重卡產業和動力產業的做強做大做出貢獻。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