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創新政銀擔合作模式提高擔保機構服務能力
近年來,安徽省擔保集團牽頭,市縣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參與,在全國率先建立了“4321”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模式(即市縣擔保機構、省擔保集團、銀行和地方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擔風險責任),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單戶融資擔保余額一般不超過500萬元、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擔保業務,形成了有安徽特色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新型融資擔保模式。
按照扶小微、低費率、廣覆蓋、可持續的原則,安徽圍繞支持擔保行業發展、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建設、健全擔保績效考核機制、加強代償補償資金規范運作等方面相繼出臺系列配套政策,如《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相關配套實施細則等文件。
政策性擔保機構主要以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為對象,年化擔保費率不超過1.5%,市級融資擔保機構小微企業擔保戶數比重不低于70%、縣級(市、區)融資擔保機構不低于90%。
在完善國有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方面,一是財政直接增資,自2013年始,省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11億元資金,各市、縣(市、區)按不低于1∶1配套,充實市縣(市、區)符合條件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二是通過擔保集團股權注資,從2013年起,省財政連續3年,每年安排20億元,2016年又安排17億元,由省擔保集團向地方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注資參股。
至2016年8月,“4321”政銀擔業務已覆蓋全省16個市94個縣(市、區),政策性擔保機構119家,合作銀行131家,2016年1~8月共放款401.9億元,服務企業11219戶,戶均358.2萬元,直保費率1.5%以下,再擔保不收取任何費用。
作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代償補償政策試點省份,省經信委積極利用工信部支持的代償補償資金3億元,連同省財政配套資金2億元,設立省代償補償資金池5億元,專項用于支持2015年7月1日之后,單戶擔保責任余額不超過500萬元的小微企業擔保貸款損失補償。為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自2016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建立省級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用于省再擔保機構按規定比例承擔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代償補償及損失補償。
為建立健全政策性擔保體系激勵與約束機制,該省制定了《安徽省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績效考核評價暫行辦法》,著重從扶持小微企業數量、放大倍數、擔保費率、風險控制等四個方面,對政策性擔保機構進行考核,考核評價結果與政策性擔保機構負責人薪酬及政策扶持掛鉤。
依托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開展的“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業務成效顯著,在實踐工作中表現出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對小微企業來說,增加了信用,獲得更多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避免銀行抽貸、停貸;對合作銀行來說,增加了業務,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加15%,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也隨之提高,平均增加5個百分點;對擔保機構來說,增加了資本,形成持續可行的擔保模式,擔保業務放大倍數、服務戶數、風險控制都有了持續穩定的提高;對地方政府來說,增強了經濟,新型政銀擔業務為各級政府提供了合規有效的金融工作抓手,為各地營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支持了小微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收獲了稅收、就業等多重效應。 (龔信)
海口:推行低擔快審式“政保貸”
海口市小微企業“政保貸”融資平臺自2015年1月正式開展,經過一年半運行,取得了明顯成效,共注入2.4億元政府風險補償金,向海口市240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授信14.6億元(其中大部分企業涉及該省12個重點產業)。
目前,海口市“政保貸”平臺業務已完成了首期目標,擴大了當地中小企業融資業務規模,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一是擴大合作銀行范圍。在原有兩家合作銀行(建行和農信社)的基礎上,推動海南銀行、海口聯合農村商業銀行、農行海南省分行、平安銀行海口分行、工行海南省分行、郵政儲蓄銀行海口市分行等6家銀行加入平臺。二是增注政府風險補償金1.7億元,其中:新增6家合作金融機構每家2000萬元共計1.2億元;增注建行5000萬元。預計增注部分至少可撬動17億元的貸款融資規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政保貸”平臺貸款以“低擔保、快審批”的融資模式,適應了部分企業融資需求,獲得企業青睞。海南某傳媒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輕資產成長型互聯網企業,在對比多家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方案后,最終選擇了建設銀行海南省分行“政保貸”2000萬元的貸款方案,僅用一天半時間就完成了審批流程。該事被媒體廣為報道,成為海口市政銀合作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個典范。 (龔信)
作者:zj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