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巴陵石化年產20萬噸的己內酰胺裝置挖潛改造項目開工現場。
中石化巴陵石化總投資為4.97億元的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裝置挖潛改造項目日前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建成投產。作為中石化岳陽地區煉化一體化項目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特色化工建設的重要子項,該項目采用中國石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居國際領先水平的第二代己內酰胺綠色環保新技術,將現有的年產14萬噸己內酰胺裝置實行挖潛改造至年產20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同類裝置。
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改擴建工程項目主要是新建8萬噸/年環己酮單元,7萬噸/年環己酮肟單元,10萬噸/年雙氧水單元,并對整個流程進行填平補齊,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加快生產技術的升級換代,巴陵石化的己內酰胺月產量有望突破2萬噸,噸成本將降低。
據悉,己內酰胺是一種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其聚合物具有斷裂強度高、比重輕、彈性好、耐摩擦、耐腐蝕、耐霉爛等優點,被廣泛用于生產聚酰胺纖維、聚酰胺工程塑料和薄膜。其中,聚酰胺纖維應用于毛紡、針織、機織、簾子布、地毯、魚網絲等行業;聚酰胺工程塑料應用于電子、汽車行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目前,國際五大生產企業的己內酰胺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50%以上,產業集中度非常高。長期以來,我國己內酰胺主要技術一直依賴進口,且裝置規模小,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盡管近幾年來我國的己內酰胺生產能力以年均12%的增長率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且遠落后于下游錦綸紡絲和工程塑料等加工行業的發展速度。
2007年,國內己內酰胺的表觀消費量為77.64萬噸;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表觀消費量下降至73.31萬噸;2009年,國內表觀消費量增至93.97萬噸,比2008年大幅提高了28.18%;2010年,國內己內酰胺產能在55萬噸左右,己內酰胺需求量預計將增加到110萬噸左右。如果國內己內酰胺裝置能夠正常生產,則2010年的需求缺口能維持在60萬噸左右。
為扶持國內己內酰胺產業規?;行Оl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將大型己內酰胺生產技術開發和成套設備制造列為鼓勵類發展產業,將10萬噸/年及以上規模的己內酰胺生產裝置的建設列入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和產品。
巴陵石化積極開展己內酰胺生產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在以苯為主要原料的生產工藝路線上,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己內酰胺生產新技術。
2008年10月,被列為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項目之一的“14萬噸/年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開發”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組織的技術鑒定。由該公司與中石化石科院、工程建設公司、催化劑分公司以及湖南岳陽百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大學等單位聯合開發的“14萬噸/年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開發”項目共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3件,已獲授權20件;申請國外發明專利2件,已獲美國發明專利授權2件,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成套技術的子項———“磁穩定床己內酰胺加氫精制工程技術”(“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項目)獲2005年國家惟一的技術發明一等獎。環己酮氨肟化路線己內酰胺生產工藝成套技術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套工藝技術已開始實施對外轉讓。它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己內酰胺生產領域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成為全球知名的己內酰胺生產企業之一。
近年來,巴陵石化采用新技術實施了14萬噸/年己內酰胺擴產技術改造,將己內酰胺裝置生產能力提高到14萬噸/年。改造完成后,經過產品質量攻關和局部工藝整改完善,己內酰胺新裝置產品優級品率穩定達到100%,主要質量指標揮發性堿創歷史最優,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質量標準,成功應用于高速紡行業,巴陵石化鷹王牌己內酰胺已成為國內同類企業質量最優產品。為將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中國石化將巴陵石化己內酰胺裝置挖潛改造列為岳陽地區煉油化工一體化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特色化工建設項目之一。
作者: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